23.马邑之围(1 / 2)

从公元前三世纪末冒顿单于统一北域,之后将近一百年时间中,匈奴帝国不仅仅是蒙古大草原的主人,还是东亚地区绝对的霸主,其霸权凌压在东西南北所有的邻国之上,这其中也包括南方的大汉帝国。

在南方,统一六国的秦帝国本有实力与匈奴一较高下,但却仅仅是昙花一现,只能无奈地将对垒匈奴帝国的重任交到继任的汉帝国手中。

汉帝国从公元前200年刘邦遭遇白登之围到汉武帝公元前127年发动河南之战,共计73年的历史时期中,汉帝国一直在匈奴帝国的阴影中度日,不时以和亲、岁贡等办法,谋求匈奴不要频繁南下寇掠。由此,匈汉之间至少表面上是和平共处,匈奴平民可以自由的往来汉匈边境进行贸易。

但匈奴帝国却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这个和平背后,暗藏杀机,暗藏着南方大国对匈奴这个霸主的不满和愤恨。由此,中行说一直想要避开的、匈奴帝国与汉帝国之间的、持续50年的国战也就拉开了序幕。

在今山西太原正北方向约200千米远,朔州城东20千米处,有一个马邑村。全村现在约有一千人,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据现代许多专家学者研究,都认为马邑是自古以来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之地,是多民族融合的大舞台。马邑村最早的历史记载,是秦时大将蒙恬为方便在雁门关外抵挡匈奴骑兵,在此围城养马。

现在鲜有人知道,就是在这个小小的马邑村,掀开了汉帝国与匈奴帝国之间波澜壮阔的生死大决战。汉武帝的威名,从这个地方开始走向历史。

公元前133年,马邑有个商人聂壹来找汉大行令王恢,献上一个伏击匈奴的计策。王恢不敢做主,向汉武帝报告后,准予执行。

原来,早在八年前,即公元前141年,刘彻就接替汉景帝登基成为汉武帝。那年他16岁,正是年少风流、踌躇满志的年龄。大汉帝国在他的前任汉文帝、汉景帝与民休养政策的引导下,国力蒸蒸日上,完全不复刘邦时代的窘迫穷困样。但是,这个时候,北方的匈奴帝国仍然强大,仍然不时南下侵掠。

自认为已经强大起来的汉帝国皇帝,不想再受匈奴帝国的欺负,决意要给匈奴帝国一个教训。他登基的第二年,即单方面的停止了与匈奴帝国之间的和亲条款,全面备战,想要找个机会称称匈奴帝国的斤两。

这个时候,匈奴帝国的第四任首领军臣单于已当单于21年,算得是一个资深的君主,在他眼中,南方的少年皇帝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他无视刘彻,继续以强大的骑兵队伍雄霸北方大草原,给与中原王朝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下,初登大位的汉武帝苦于军事准备工作不足,不敢轻启战端,只能忍气吞声的恢复了岁贡和贸易优惠政策。而军臣单于对此十分满意,南方的中原政权委屈求和,他如果愿意的话,还可以随时领兵南下,抢一些自己中意的东西,比如人口,比如丝绸。

这样予取予夺的与邻交往方式,让军臣单于放松了警惕。

公元前134年,军臣单于再次派人向汉帝国施压,要求汉武帝继续前面几任的和亲政策。汉武帝迫于匈奴铁骑的压力,无奈答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