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楚的交逢40(1 / 2)

正当齐桓公在中原霸主之位日益巩固之时,南方的楚成王在令尹子文辅助之下其国势力也在日益增长。

公元前658年,楚成王率军攻郑国,郑国距离周都非常近,这样战火就烧到了天子脚下。此情况下,齐桓公召集鲁、宋、郑、曹、邾等国在宋国的桎地开会,主要议题是:援郑抗楚,保卫中原。

按照会议精神,齐桓公先做好出兵准备工作。为了解决出兵楚国后顾之忧问题,召集江、黄两国代表开会,这两国地处宋国南部,楚东北部,迫于压力,一直臣服于楚国。所以会议中齐桓公做了一些工作,鼓动这两国重新回归中原大家庭中。

同年,楚军已经展开攻势,攻占了郑的聃地,俘虏了守将聃伯。郑文公这棵墙头草又开始摇摆不定了,如今这时还是投靠楚国吧!他急忙派人想和楚议和,大夫孔叔及时阻止了他:“齐侯为了郑国的事,正忙得不可开交呢,现在背弃他,恐怕大大的不妥。”

郑文公忍不住把酒杯盖重重一放,抱怨道:“他就知道开会、会盟,尽做些表面文章,务虚不务实,总是忽悠咱们。”

孔叔说:“如果不是齐侯在柽地主持会盟,只怕楚军早就长驱直入,攻入新郑了,请您再忍一忍,坚持一下,齐侯会拿出办法来的。”

公元前656年春天,齐桓公终于率领大军南下了。这支浩浩荡荡的多国部队由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八个国家的军队组成,咱们姑且称之为八国联军吧。

八国联军没有直接讨伐楚国,而是将矛头对准了蔡国。为什么讨伐蔡国呢?

蔡哀侯因为调戏小姨子息妫的原因,息侯借楚王之手报了怨,结果引狼入室,息国灭,蔡国成了楚国的服属国,自此,蔡国便成了楚国窥视中原动静的根据地。

齐桓公这次不去郑国直接于楚军交锋,却选择奔攻蔡,在战术上有“围蔡救郑”的考虑,蔡国是楚国的臣服国,齐桓公联军攻打蔡国,楚国会率军过来救助蔡国,郑国危险便可解除了。

史书上记载有一位女子充当了齐桓公进攻蔡国的极好借口,这个女子是蔡哀侯的女儿,现任蔡国国君蔡穆公的妹妹。原因其实很简单,夫妻之间的闹剧演变成了国际事务。

蔡哀侯的女儿嫁给了齐桓公,当了小妾,一天,俩人坐船出去玩,这位小妾年纪小,玩到尽兴处,小妾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站起来,两脚叉开开始让船左右摇晃起来,船晃动得越来越厉害,这种情况就像过浮桥一样,一人晃挢整个浮桥都会晃动,胆小的人最害怕了。老头子齐桓公一样的,他见船晃动起来,急忙喊“停停停”,但这名小妾玩兴正浓,嘻嘻哈哈地笑个不停,船仍继续晃动着。这时她不仅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还忘记了齐桓公的身份,在她眼中,齐桓公就是个只会吹胡子瞪眼睛的老头子而己。

两人回来之后,齐桓公立即派人把这名小妾送回了蔡国,但他也不写休书,就把人家送回去而不提接回来之意。

而蔡穆公看到妹妹哭哭泣泣地被送回来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人家刘兰芝送回家还有休书呢?这怎么回事?而且住了很长时间都不见齐使来接。

结果蔡穆公让妹妹又嫁出去了,这可捅了马蜂窝,齐桓公这位霸主的脸面往哪搁?“没有我的同意,我的女人(没有休书),您蔡穆公却随意地把她给嫁给了别人!您这不是找死吗?”

就是这个原因,也是这个原因掩饰了齐桓公攻蔡的真实意图。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亲率八国联军浩浩荡荡直奔蔡国而来。

没等楚人反应过来,联军已经攻破蔡军防线,俘获蔡穆公,大军挥师南下,矛头直逼楚国,抵达楚边境而来。

楚人这时反映非常迅速,急忙撤回攻郑军队,立即派使者前往齐大营见齐桓公。

联军还未到达边境,楚使已经到达。

看样子偷袭楚国已经不行了,那坐下来谈吧。

楚使的言语堪称精辟,事过千年,仍然透过这些语言,看出楚人幽默风趣和不卑不亢的性格。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