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灭虢国和虞国(1 / 2)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将杀大子申生之事遍告列国,为立奚奇为大子正名。

国内动乱得以平息后,晋献公腾出手来,准备彻底消灭虢国,这次又是准备从虞国借道。如果上次是真正地借道以出其不意攻打虢国的话,那么这次,却带有别的意图了。

而这次,眼光盲的虞公又答应了晋国的请求。

显然,宫之奇再一次投了反对票:“虢国与虞国毗邻而居,相互依存。虢国如果灭亡,虞国也不能长久。对待晋国这样的大国,不可以麻痹大意,就好像对待强盗,不可以视作儿戏。上次借道给晋国,已经很过分了,不可以一再为之。古人云,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说的就是虢国与虞国的关系啊!”

虞公认为宫之奇是瞎唠叨,心想:就知道唠叨,上回你说不让借道给晋军,我借道了,结果证明,那不是没事吗?这次还这样说。

因此他不以为然塞搪道:“晋侯和我同宗共祖,怎么会害我呢?”

虞国姬姓,晋国也是姬姓,都是周王室的后裔,自然同宗共祖。但是,虞公这时候您如果睁开眼睛看看,这中原大地,姬姓诸国之间你攻我伐,早就打得不可开交了,谁还记得你是什么同宗共祖。

对此,宫之奇一针见血地反驳道:“我虞国的先祖大伯虞仲,同时也是王室的先祖。大伯为了让贤,所以没有继承君位。虢国的先祖虢仲、虢叔,是周文王同父同母的弟弟,作为文王的卿士,有大功于王室,功勋事迹还都记载在王室的档案库里呢。晋国既然可以灭亡虢国,又怎么会不忍心对虞国下手呢?您要是讲虞国和晋国的亲戚关系远的话,就说近的,当年的“桓、庄之族”不比虞国亲多了,他们和晋侯都还有共同的祖辈成师与庄伯啊,可是晋侯还不是照样把他们给灭了吗?”

这时候,虞公见这个理由站不住脚了,又说出另一理由:“我祭祀神明的贡品又多又干净,神明会保佑我的。”

虞公抬出了“神明”,心想这理由充分吧,看你咋说?

虞公不想想,说他眼光盲还真不亏。不了解国际形势。当年楚国进攻随国时,随侯也说过同样的话:“我祭神,总是用最肥壮的牲口,最丰盛的谷物,您说说,我倒是怎么欺骗鬼神了?”后来随国不是照样被楚国灭掉了。

当人无助时,往往寄希望于上天与神明。但这有什么用啊?他们之所以把什么事都归于对神明的态度上来,认为供品丰厚,神明就会保佑他。而我认为他们之所以这样完全是应激反应时的说辞,就象我们面临困境时脱口而说出的:我的天哪!或者是,我的神哪!

宫之奇听了虞公的这一理由是又好气又好笑,但作为忠臣的他只是想把问题说清楚,于是只干咳了几声:“咳,咳……您还真不了解神明的习惯。神明喜欢一个人,不是看他的祭品好不好,而是看他的品德好不好。正如《周书》里所说的,老天爷又没有亲戚,只喜欢帮助品德高尚的人。又说,祭品其实没有什么香不香的,只有人的美好品德才是最馨香的。这样说来,没有品德的人,即使供奉再丰盛的祭品,神明也不会享用。话说回来,您别以为鬼神只保佑您一个人,如果晋国灭了虞国,又以美好的品德奉献神明,神明照样会接纳晋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