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道攻虢(1 / 2)

在西周的封建制度中,诸侯是有等级的,从高到低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且世代承袭。如宋是公爵,宋国国君便被称为宋公,世世代代便是宋公。郑是伯爵,郑国国君便被称为郑伯,郑国国君一直是伯爵。

今天讲的这两个国家,等级很高,爵位属于公这个等级了。

这两个国家在春秋早期便被便被晋国所灭了,后代提起它们的灭亡,是与一个成语有关系的。

这两个国家是虢国和虞国,这个成语叫“唇亡齿寒”。

虢国和虞国在当时也不是大国,但为什么爵位那么高?

这得从它们的历史说起。

西周初年,王室分封了两个虢国,一个叫东虢,一个叫西虢,两周分别在西周东西两面,保护着周王室。这两个虢国的首任君主分别叫虢仲和虢父,他们是周文王同父同母的弟弟,即西周创建者周武王的亲叔叔,辈分比较高。周文王时代开始,虢仲和虢叔便担任了王室的卿士之职,《国语·晋语》记载,但凡事之大事,周文王必“询于八虞而咨于二虢”。八虞是周文王的父辈,二虢就是虢仲和虢叔,由此可见,二虢地位之重要,他们被封为公爵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爵位世袭,二虢之后,多人在历代周王室中担任卿士之职。周平王东迁洛邑时,东虢国不修德政,被郑武公所灭,所以在春秋早期的地图上没有东虢国了。西虢国随着周平王东迁时也从陕西境内迁到了河南境内,并与虞国为邻,所以“唇之齿寒”中的虢国便是西虢国。

公元前669年,晋献公采用士蒍之计,消灭了曲沃的“桓、庄”之族,少数漏网之族逃到了虢国,受到西虢国君姬丑的收留,这些人还鼓动姬丑为他们鸣不平,姬丑不自量力,率军两次以弱攻强,干涉晋国内政。

晋献公想进行反击,被士蒍劝住:“虢公为人骄傲自大,如果军事上取得胜利,必定更加不自量力,成天想着打仗的事,而不顾国计民生,从而失去国民的支持。那时候我们再讨伐他,就算他想抵抗,又有谁愿意为他卖命呢?礼乐慈爱,休养生息,是蓄养战斗力的根本,而虢公穷兵黩武,挥霍无度,用不了多久就会捉襟见肘,不堪一击的。”晋献公听了士蒍的话,暂时放弃了打击虢国的念头。士蒍的意思是让姬丑扑腾去吧,等他犯了众怒,国衰军乏之时,再攻打它省时又省力。

再说一下虞国,虞国和虢国一样,也是姬姓公爵。据《史记》记载,当年吴太伯为了让贤给自己的弟弟季历(即周文王的父亲),逃到南方的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到了吴太伯第五世孙周章的年代,周武王灭掉了商朝,成为中国的主宰。周武王感念吴太伯的仁德,在大封诸侯的时候,派人把失散多年的亲戚周章找来,除了正式承认吴国的合法性,还将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到中原,建立了虞国。

虞国与虢国都是姬姓公爵小国,长久以来,两国唇齿相依,世代友好。

公元前658年,晋献公以十年前姬丑两次攻晋干涉晋国内政为借口,准备伐兵攻虢。

大夫荀息建议说:去攻打虢国,不如从虞国借道打它个措手不及!

晋献公说:虞国和虢国世代修好,虞国能答应借道吗?

且不论虞国与虢国是睦邻友好国家,就是一般关系,大队人马从一个国家经过,不经过这国的同意,也是不可以随意过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