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献计(2 / 2)

针对齐桓公的这种情况,管仲只得暂停他的滔滔治国大计,改用因材施教。

“想号令天下,也有速成之法。”

刚说到这,齐桓公终于瞪大眼睛认真听着。

“这个速成之法,就是国家须有一支善战之师。”

“根据士、工、商、农的阶级划分,士这个阶级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同时也为国家提供了充足的兵源。每五个士乡出兵一万,编为一军,全国有十五个士乡,可编制三军,其中齐侯自领中军,国、高两个家族分别领左、右两军,这样便形成以乡土、血缘、宗族为基础的军事单位。士兵们‘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意思是:守卫国土则同仇敌忾,讨伐他国则齐心协力。有这样的常备军三万人,齐侯就可以替天行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

齐桓公听罢大喜,高兴地说:“这回可以号令诸侯了吧!”

管仲说:“还差那么一点,做完这点就可以了。”

“快说。”显然齐桓公不耐烦了。

“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搞好内政是富国强兵,对外还需与周边国家建立起睦邻友好的关系,不去攻占别国土地,归还已占别国土地,不接受贿赂,‘以亲四邻’。派一些游士到别国去,了解哪些国君是昏君,有昏君的国家再联合诸侯去攻打它,这样便名正言顺地讨伐“无道”的国家,以此齐国威望树立起来后,再派人朝拜周室。到那时候,您不去号令诸侯,诸侯都争着抢着让您号令。”

齐桓公听到这里,拍着几案说道:“师傅,您给我推荐的人真不赖!”

齐桓公比齐襄公幸运,他有管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