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拜卿(1 / 2)

于是齐桓公洗澡沐浴,斋戒三天在齐宫正式拜见管仲,封管仲为下卿。

在西周封建诸侯之时,为了加强对诸侯的控制,周王在每诸侯国同时封两位大夫任上卿。上卿之位诸侯无权废止且其世袭,下卿才由各诸侯国君任命。当时齐国已有国、高二姓上卿,齐桓公再想封管仲高位,也不可能封他为上卿之位,最高也只能封他为下卿。

现在他要重用管仲,又为了彻底让管仲放开手脚去干,也让改革之令畅行无阻。齐桓公又拜管仲为“仲父”。“仲”即第二的意思,把管仲地位上升到与父亲一个级别。可见齐桓公真会拉拢人。这真值得后人学学,让有能力有才的人为自己卖力、安心工作,除了给予权力外,还要沾亲带故呵!有了亲戚关系,就是利益共同体了,能不卖力?你不叫他卖力,他也会卖力。

说得有些远了,回到主题。

管仲谏言齐桓公实行改革,如何重视农业组建三军,但齐桓公心中想的是“如何号令诸侯”,两人好像两人不在一频道上。

有时,有这么一种人,不撞南墙不知道回头的,好言相劝,他不会听的,需要让他受受挫折,他便会听从你的建议的。

齐桓公就是这样的人。管仲让他“以亲四邻”,他不听,两次亲率大军攻打鲁国,结果都失败。

其中的一次大家比较熟悉,它在中学课本上,那就是长勺之战。

说起长勺之战,这里需要了解一个人物——曹刿。

曹刿是鲁国一位喜欢种地的一位大夫。有的说他是农民,这不可信,即使是现在,你随便见你的上司,可以吗?你有这个身份见吗?何况那个时代人是有等级的,一个乡村野夫能畅通无阻地见到国君,还理直气壮地问国君:您凭什么打这仗?

由此可见,曹刿只不过是喜欢种地的一位大夫而已,人家是有身份有地位的。

当曹刿正从田里回来,听说了齐军来攻,身上的泥巴未洗就往京城里赶。

见到鲁庄公就问:您凭什么打这仗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