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的仁义之战49(1 / 2)

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一个人没有自知之明却钻进一个死胡同里找死,那谁都没有办法。

宋襄公就是这样的人。

盂地会盟时被捆,后来又灰头灰脸地回来,但此时宋襄公仍不回头,他坚信自己就是领导中原诸国摆脱楚国的绝佳人选。大有一种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劲头。

公元前639年三月,郑文公再一次前往郢都朝觐楚王。此举使得刚被释放回国不久的宋襄公感到极为不爽,举兵讨伐郑国,并包围了郑国的都城新郑。

公子目夷劝谏无效,哀叹道:“这就是祸患之所在啊!”

打狗还得看主人。宋国对郑国的侵略立刻引发了楚国的介入。楚成王亲自率军讨伐宋国,以解新郑之围。

面对来势汹汹的楚军,宋襄公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战略,在泓水列阵迎击楚军。大司马公孙固对这次战争感到没有把握,对宋襄公说:“老天抛弃商族已经很久了,而您现在想要重振商族的雄风,实在是逆天而行,难以得胜。不如就此与楚国讲和,化干戈为玉帛,才是上策。”

但是宋襄公的脑子不太好使,一到关键时刻就特别拧巴,别人认为不能干的事,他偏要干,仿佛不如此不足以显示自己的特立独行。

这也难怪,他太需要一场胜利来挽回面子,同时也给自己找回一点信心了。这个时候如果再找楚国人去讲和,他这辈子就别想再抬起头来,更别说再做他的霸主之梦了。

可别说,宋军在泓水列好阵后,等楚军渡水过来。当楚军渡水时,目夷看到了有利时机,就建议宋襄公:楚军一半在岸上一半还在渡水,不如趁这个时机出击楚军。宋襄公却捋一捋胡须高深莫测的说道:不急不急。

在楚军都渡过来后,乱哄哄地列阵之时,目夷又建议宋襄公开打,宋襄公又未采纳。

目夷急得直跺脚,搞搞清楚好不好,我们是来打仗的。而相比之下宋襄公却表现的非常镇静,不急不躁地站在戎车上。

这就样,宋襄公错失了两次攻击楚军的有利战机。等楚军列好阵,远望时战旗飘扬,彩服炫目,精神抖擞。本来中原人就害怕与楚蛮人交锋,看到他们此时的阵容,心中顿生怯怯之感。

打仗时凭什么,凭的是气势,特别是两军对垒时,气势显得就非常重要了。

当宋襄公擂响金鼓开战时,宋军向楚军奔去,战争结果可想而知,宋军大败,宋襄公戎车上的护卫全部战死,他自己左大腿也被射伤。

多亏公孙固和目夷的护卫,才逃回宋都商丘。

在开战争总结会上,大家都说宋襄公的指挥不当,错失了战争良机铸成了大败。

宋襄公却发言道:我们是商朝的后裔,虽然商朝抛弃我们很久了,但古人之法不可弃。古语道,战争中不打两次受伤的人,不捉拿白发之人,战争中不可偷袭,先人告诉我们要等对方列好阵再对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