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的伤心过往48(1 / 2)

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实际上实际上他就是凑数的,他的霸业并没有建立起来,也没有人真正地认为他是霸主。

他的称霸过程只能概括为:自以为是,不自量力。

宋国是商纣王之弟微子的封国,国民大多是商朝遗老遗少。周灭商朝,为了管理商民,宋国周边的封国也是经过西周领导层精心考虑和布局的。也就是说,宋国是姬姓国家防范的对象。

公元前651年葵丘之盟时,大子兹父成为了宋国国君,即历史上的宋襄公,宋襄公之母是齐桓公的妹妹,所以宋襄公是齐桓公的外甥。

当上国君的宋襄公,时刻追随着齐桓公,是齐桓公最忠实粉丝一枚。后来齐桓公把大子昭托付给宋襄公照顾。

齐桓公死后,宋襄公护送大子昭回齐国当上了国君,即为历史上的宋孝公,宋襄公成功地完成了齐桓公的嘱托。人有点成绩就膨胀,宋襄公也是如此,完成了天下霸主的嘱托,自以为这是莫大的荣耀,他认为自己力量强大无比:你的国家强大,齐桓公怎么不托孤于你?而我是托孤之人而且完成了托孤任务。他认为他就是齐桓公看中的接班人人选的存在。

即然是接班人,就得担起霸主的担子。他不去想自己的资质和国家的实力如何,他就是想成为像齐桓公那样的霸主。不知道如何当霸主,还不会依葫芦画瓢吗。他所看到的舅舅经常做的事就是会盟,他也就从会盟开始了他的称霸之路。

公元前641年宋襄公在曹国召开了第一次诸侯会盟。这次会盟只邀请了曹国、邾国、滕国、鄫国等几个小国参加,这次会盟可以视为宋襄公开拓霸业的一次试水。

但这次试水的结果显示:很不成功。

当时会议已经开始过半,宋襄公在会上正在讲话,滕国国君才慢腾腾走进会场:对不起,天太热,迟到了噢!又慢腾腾地找到座位坐下。更有甚者,会议都已结束两天了,与会国都已回国了,鄫国国君才跑到邾国进行一番检讨:对不起,受东夷人追赶,才绕道过来。

你说这开的是什么会?

看不起人是吧?典型的无组织无纪律,都没有把他宋襄公放在眼里。接下来得树立威信,得杀鸡儆猴。

知道天热还不早些出发,看到滕国国君那慢腾腾的样子,宋襄公就气不达一处来,下令宗主国君曹公立即把滕君捆起来,关进了大牢。

命令邾国国君将鄫子控制住,并说:“用他来祭祀次睢(suī)之社,请睢水之神赐福于我们吧。”

睢水是汴水的支流,次睢之社是供奉睢水之神的场所。睢水之神是东夷人所信仰的神,作为中原之国去祭祀别人信仰的神,非奸即盗,这明显是讨好东夷人的作法。当上中原的霸主,杀一个人能够得到东夷人的认可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时的祭祀,猪、马、牛、羊、狗、鸡等作为祭品,还需有一定的规格,也不是都用来作祭品的。而这回宋襄公的祭品够猛的,用活人而且是一国之君作祭品,这样做除了讨好东夷人之外,还有杀鸡儆猴,不是不来开会吗?让你们知道我宋襄公的厉害。但他不知道祭祀本就是为人谋福利的,用人作祭品是什么样的神才敢收啊?

开一次处罚俩人,宋襄公称霸太急于求成了,公元前639年春天,宋襄公向齐国和楚国发出邀请,请这两个国家派大臣到宋国的鹿上会盟,商讨结束南北对抗、促进天下和平的大事。

此举的用意很明显,宋襄公欲合诸侯,必须得到齐、楚两个大国的首肯,因此先在鹿上开一个三国部长级的预备会议,为接下来的诸侯大会作准备。

他还真是脑残,召集小国开会都没有开成功,又召集齐、楚召开大国会议呢?他以为齐国国君齐孝公是他帮助之下即位的,齐国会派人过来开会。至于楚吗?派人过去邀请,看楚成王过不过来。想不到,楚成王爽快答应了。三国发出倡议,邀请各国召开盂地会盟。

那年秋天,盂地会盟如期举行了。参加会盟的有宋、楚、陈、蔡、郑、许、曹七国诸侯。齐、鲁两国缺席。

作为东道主的宋襄公发言,他简单回顾了齐桓公的丰功伟绩,以及当年齐桓公将大子昭托付给他照顾的点点滴滴,然后切入正题,阐明这次会议的主旨是继承齐桓公的遗志,尊王安民,息兵罢战,同享太平。为了掀起会议的小高潮,他问在座的诸侯:“诸君有没有信心和我兹父共同建立一个没有战争、没有痛苦、只有健康和快乐的中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