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开局退伍回家_分节阅读_第139节(2 / 2)

  这就跟中国一样,好的设备和差的,心里知道有多大差距,但经常是就图个便宜,只要能凑合的用,都是买便宜的。至于这年代比较先进的国家,说句难听的,目前国内跟很多国家关系并不怎么好,销路打不开。

  现在能零散出口一些就算不错了,而日本现在的确可以跟很多国家合作,罗成觉得只要价格合理,加工就加工。只要日给的生产量够就行,专门为加工增加几条生产线都没有问题。

  但要是订单不多的话,那就别怪这边一技术多卖了。哪怕会导致最后对外所有出口的价格都只比加工的价格贵一点点,罗成也是无所谓的。

  中国最不怕的就是打价格战了,别说跟国外打价格战,以后,内部自己能把自己整死。

  因此在罗成同意出售技术后,也就没他什么事情了。钱的话,上面会直接给省财政,然后省里也不用给汽车厂钱,直接底工业区建设的费用了。所以这头两个月是不用汽车厂交钱,这工业园区建设好后,后面要投入的钱也基本是天文数字。

  就现在汽车厂这样的,几条生产线下去就几百万没了。工业园建成后,以汽车厂现在的能力,在没有场地限制后,人才也将在这一两个月大量补充。

  唯一缺的,还是钱,有钱才有设备。有设备后又能大量招各类职工。

  而罗成也在等,跟日本签订了订单协议,这两个月好不容易积累的一些钱,都要投入倒生产线上面。

  所以第一个要迁移到工业区的项目,就是汽油发动机。别看汽车厂现在一个月几百万的利润,但建设职工楼,还有公交车的生产,货车的生产,目前都是投入没什么回报的。公交车目前的生产,也只是优先提供汽车厂的职工接送。并且目前车辆不够,很不能深入城区各区域。

  先把发动机厂摆过去,到时候增加生产线,光生产零部件的人员都要几百人。而组装的人,更多。所以光和日本的合作,就能让分离出去的一个项目直接成为一个还算可以的大工厂。并且这还是没算柴油发动机的,考虑到柴油发动机的市场其实更宽广,哪怕工业区那边的厂房很大,一个厂可以容纳汽油和柴油发动机的所有生产和组装线。但罗成觉得还是分开的好,合在一起是方便管理,但早晚要分离的,汽车厂的销售还没走出省区呢。

  汽车厂现在生产的公交车,只从汽车厂出发,前往工业区。因此之前在汽车厂汽油发动机组的,不管是生产还是组装,都要前往工业区。

  早上和晚上各两个班次,班车上有四十个位置,但不可能就拉四十个人就走。没抢到座位的就站着去,车上有设置拉手和扶手。按照两个班次计算,光发动机厂的人员招满了,上下班就得最少二十辆。

  而真要提供以后几万人的工人上下班,纯用班车接送都不现实。工业区大,工业区四周的荒地更大。哪怕是在后世很多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的道路上,出了城区,其实大家都可以看到,很多道路两边不是荒山就是人烟稀少的住户。

  邻居之间,都是相距几百米上千米的。罗成挑选的工业区就是建设在那样的人迹比较少的地方。

  这为了减少以后的交通压力,罗成是不会再到城区内拿地建设职工宿舍了。就往工业区周边建,让大家走路上班也最多十来分钟左右。不过真那样搞,等于是建了生活区了,又要大量的配套设施,起码得有粮站,供销社之类的。

  罗成感觉自己好像又走偏了,明明一开始只是想造几辆车,现在好像有点在玩建设游戏一样,依托汽车厂,从无到有,说不定以后可能会发展成为一个城外城了。

  建设工业区之前,省区那边也答应出力的,那就是招工问题。机器操作技术工和普通组装工。先以技术工为主,调到工业区这边来,汽车厂这边负责工人的住房问题。

  普通工人,自然还是优先本土,这次一招,是直接一个分类就上千人了。之前招上千人,是几个类型的生产线组合在一起。

  另外还有一点,汽油发动机的技术已经卖出去了,不是说就不用防止别人偷技术了。而是没有必要防了那么严格,一些防盗的组装,已经可以交给普通车间了。这样一来,也解放了本来就为数不多,还技术强的军工师傅。

  汽车厂要逐渐搬离过去,但在内部成员上面,也开始出现问题。罗成很年轻,以后可能会出现压着他级别的情况出现。但罗成下面的人,不是压的问题,是有没有资格保持原有位置的问题。

  张主任自己说出能力不足,只分管了一部分,反而变成了以退为进了。但副厂长杜永康,本来是想过来试试自己的能力,顺便算是镀一下金。打算混个几年,汽车厂的规模上去了,他哪怕一直是一个副厂长,级别也能实现三级跳。到时候哪怕又调任回到地方,可以实现弯道超车的表演。

  但现在才几个月而已,直接变成工业区了,罗成成为工业园区区长,而他杜永康可成不了副区长,镀金也不是这样镀的。如果他到工业区后,哪怕当一个工业区主任,也算是小跳一级了。

  说实话,杜永康在汽车厂抓生产,能力并不突出。但看他主持会议的时候,其实在人员调度方面还是有一些能力的。这以后跟着去工业区当一个主任,说不定还能真正发挥他的特长。副厂长变主任,头衔看似是降了,但级别提了。

  不过对于杜永康来说,这样的提级别并不是好事。除非他以后能能力出众,当上副区长。否则在规模大的地方,要提升太难了。

  而要是罗成不搞工业区,只是慢慢发展汽车厂,他副厂长职位一般是不会变,级别是躺着升的。

  但杜永康也不是草包,他就算去当主任,也是第一批元老。努力管理好园区,在同等条件下,真有竞争者,也是优先让他当上副区长的。但就怕空降一个副区长过来,那样就得慢慢熬了。

第289章 二十块冰箱抱回家

  五月,其实天气已经开始热了,属于干活晒太阳的话热,不干活坐树底下,微风吹一吹又很舒爽。但再过一两个月夏天到来,那就一天热到晚了。

  冰箱和空调一直在生产,因为天气还算凉爽,就算卖的话,也卖不出去。而且这是新产品,价格又不便宜,有钱的人,肯定也是优先买齐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才会考虑这问题。所以冰箱的话,不但不能要票,还不能以简单的形式出售。

  而空调的话目前只卖企业和单位,另外就是一些大领导的家,直接地方上给配,这倒是好弄。但空调这东西,需要安装,并且目前生产的都是窗式空调,就是要开一个窗安装。跟挂式不一样,挂式开一个孔穿管子就可以了。但还需要研发交换机之类的,价格成本太高,就算是公家单位和企业买,价格高了也可能买不起,毕竟这是享受的东西。

  另外一点,这两样东西都有季节性,天热好卖。特别是空调,现在直有制冷功能,就只能夏天卖了。冰箱的话,有钱的人就算在其他季节也会买,就是这样的人不多。

  而这次冰箱和空调出售,罗成是准备全国出售的,五月份,在一些炎热城市其实已经可以开始行动了。

  所以罗成已经联系了一些学校,一个是中专,这部分人先弄一批人来学习安装空调,不需要他们自己去安装,开墙或者卸窗子的事情,找苦力去干就可以了。

  另外就是高中生,那些已经没希望读大学的,但口才还行的,也让学校通融一下,差不多的话,就让一些人提前毕业了,要知道高中生不是包分配的,虽然能找到工作,但不一定很好。而且现在汽车厂在当地影响力,那是不用说的,大学生的话,如果不考虑离开本省发展,汽车厂都是最好的选择。

  汽车厂现在除了班车外,货车也在全力生产,不是为了出售,就是自己用而已。依靠把冰箱直接放供销社卖,那厂里的库存别指望能清理的掉。空调也是,本土企业才多少家,单位又有多少。一些小工厂一年利润才几千的,这都要排除。

  所以必须依靠自己的运输能力,带着人销售出去。当然了,说是说全国销售,也不可能真的能把销售线铺到全国。得先挑出一些经济好的城市,大城市。特别是天户和四九城,这两个城市要是不能大量销售出去,那其他城市更不用想。

  为了最大挖掘潜力客户,最近罗成是天天给那些高中生讲课,教他们如何把东西卖出去。其实罗成也不会销售,但这个时代有一点好,思想落后,又特别容易相信别人。随便搞一个招都能很有效果。

  罗成的招数很简单,首先,这是冰箱,是大家电。虚头就很足,其次就是这价格对很多人实在太贵,哪怕罗成的价格订在六百五,而就这价格,其实也是很头疼的,一辆三轮货车卖五千,供不应求。(不是三轮车,评论很多人还在认为是三轮车的,大家看见过一些什么房屋补漏之类的,开的就是这样的三轮货车,其实就是少一个轮子的小卡车。)

  但冰箱才卖六百五,一辆车可以买将近八台冰箱。但罗成冰箱对普通人出售,总不能不允许人家企业和单位采购。可如果一开始不是想让汽车厂的产品在普通人眼里有影响力。罗成完全可以冰箱也先只对地方单位和企业出售。

  罗成跟高中生上课,不是让他们如何去一家一户推销。只是让他们在其他城市卖的时候,把出售政策说清楚就可以。

  首先就是这冰箱,有两种付款方式,一种是全款,自然就是直接付清。另外一种就是按月付款,一个月只要付二十块钱,冰箱就可以搬回家了。但分期付的,得提供工作证明,签合约的。

  另外还有一点保证,你哪怕用了一个月,觉得不好用,没有关系。后面可以不交钱了,把冰箱还过来就可以。甚至有质量问题,到指定的供销社,包修包换。

  两年半,每个月给二十就行。而二十块钱,单职工家庭,需要上养老下养小的,就算是四级技工,都承受不了。何况自行车都没多少人永远的年代,这冰箱就算是采用分期的形式,一些不富裕的家庭不会买的还是不会买。

  可富裕的家庭,要是看中了,一下又舍不得拿出这样多钱,这样的方式会让他们很心动。而且汽车厂这边还承诺了,不想用随时可以拿着协议去退了。只要不是人为把冰箱损坏了。

  每到一个城市,除了要卖的冰箱,还要留几台在供销社出售,并且跟当地供销社达成合作,每个月帮忙收缴冰箱分期的货款,只要专门安排一个人就可以了,汽车厂也不发工资。每个月来往的货车送货的时候,都送一些大米作为协助费。

  如果直接说给钱,还容易被说资本作风,给大米好,只是互相帮助。不存在谁雇佣谁的问题。

  只要卖的出去,其实罗成不担心退货啥的。冰箱这东西,只要压缩机不坏,是很难坏的。哪怕有人只用夏天几个月不用了,罗成也无所谓,就当是出租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