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需求176(1 / 2)

赵卫国知道二哥家里一向是二嫂周彩娥做主,这么大的事儿,肯定他得跟二嫂商量,说话的时候,用的是商量的语气,说是选二十只鸡,最后也就选了五只出来。

果不其然,在过了一晚之后,赵卫国一大早五点多起来,还没来得及洗脸刷牙,二哥就找上了他。

看样子是得了二嫂的点头,二哥不仅同意了三块钱一只鸡的价格,还很是客套的表示,要是赵卫国急着用钱,可以先把鸡卖出去,回头有钱了再结算钱也行。

这种场面话,一听就是二嫂的做派。

不论是谁的意思,二哥松了口,终归是好事,赵卫国笑着应了下来。

自从给城里跃进肉店同步供应起活鸡,这些天,他鸡舍里的鸡明显有些供应不上,早盯上了二哥家养的九十多只鸡。

多了这一百只鸡的供应,城里的鸡店有了底气,从前几天的每日六只鸡,恢复到了每日十只。

听说赵卫国这里有了足够的供应,王跃进那边也来了劲头,吵嚷着要让赵卫国每日多供应几只。

不到一周的时间,赵卫国就把二哥家的九十多只鸡卖的精光。

当看到赵卫国递到手里的二百七十三块钱时,赵卫民夫妻俩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们养鸡前前后后四个月的时间,也没觉得费多大劲。

就跟着赵卫国花钱买了点麸子和油粕,前后花费不到五十块钱,三百块钱这就到手了?

眼见着钱来的如此轻松,夫妻俩惊喜之余,免不了想的更大。

就在当天吃完饭的时候,赵卫民借着求购秋粮种子的机会,厚起了脸皮问赵卫国,看看能不能再给他弄五百只鸡苗。

赵卫国不由得傻眼,都说千金之下,必有勇夫。这一见到了钱,二哥这个斯文人,胃口竟然也变得这么大。

一下子养五百只鸡,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哪怕是他如今的条件和经验,也不敢一茬养上这么多。

二哥夫妻俩轻易尝到了甜头,只看到了赚钱的痛快,却不知道背后的难处和艰辛。

他苦口婆心的劝说了好一会儿,总算劝住了二哥萌动的野心,以他如今的条件,最多只能养二百只。

正好他这边新一茬的二百只公鸡养了一个多月,到了该养新一茬公鸡的时候。

第二天到城里时,拐到了农校,顺路就定下了五百只鸡苗。

除了鸡苗之外,他这次来农校,还有更重要的目的。

随着在丰收大会上的亮相,这几天他算是出尽了风头。

不但广播和报社对他进行了大肆的报道,据说当天桐阳新成立的电视台上也有报道。

桐阳县的人都知道,魏河乡的一个叫赵卫国的年轻人,花高价买了种子和化肥,小麦的亩产一下子翻了一番。

只可惜眼下是种秋,离种麦还早,他们就算取到了经也没用。

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距离的好处。

对于赵卫国的经历,赵营村的人知道的更多。

他们想起了去年,那个给人帮工的赵文奇传出的风声,说是赵卫国秋粮产量惊人,两亩地的产量顶的上旁人四亩地的产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