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意气风发175(1 / 2)

虽然魏河乡的许多人都听说了,赵营村的那个赵卫国,小麦取得了大丰收。不过在听到陈永忠口中那一串串惊人的数字,还是齐齐地发出了阵阵惊叹。

他们这才知道,在方圆二十里之内,不单单赵卫国一个能人,有那么多人都比他们强了一大截。

不怕一起穷,就怕有人富。

和自家那点可怜的产量一作对比,许多人的心头泛起了各种情绪。

尤其是看到台上的三个人接过电视机之后,还跟大领导一起合影拍照,这是何等的荣耀。

看着台上的意气风发,他们羡慕嫉妒恨。

他们想不通,同样是每天撅着屁股种地,为啥别人地里的产量就会那么高?

这不科学啊!

他们想不通,他们不愿意想。

他们中的许多人,把不如人的原因,总结为运道不行。

不过主办方似乎料到了他们的这个反应,等台上的颁奖完毕之后,留了赵卫国在台上分享起高产的经验。

当着台上十多个领导,还有台下的上千群众,赵卫国也不藏着掖着,直言想要取得丰收,不但需要勤劳的耕作,更需要良种和化肥的支撑。

只有完全信赖现代的农业技术,才能让地里的产量更上一个台阶,才能更好的实现农业现代化。

这句话让在场的领导听的眉开眼笑,暗觉这个小伙子很是懂事,丝毫没有忘记政策大方向。

许多农业专家也是连连点头,他们费尽口舌向农民们讲解农业技术,推广化肥和种子,反响一直不好。

今天有了赵卫国的现身说法,还有那么高的产量摆在这些人的面前,总归有说服力了吧?

如他们所想的那样,在赵卫国陪着几个领导看了下自家的面粉厂,午后又得空去农科所找了一趟黄真,说了自己下一步的思路。

黄昏回到家的时候,家里的堂屋里,已经坐了不少近门的人。

他们一边心不在焉地和赵长兴说着话,眼睛却不自觉的往院门处瞟,等着赵卫国回来。

这些人的理由也都大差不差,说是来看电视,其实大家伙都知道,虽然各家各户都扯的有电线,可眼下农村供电很不稳定,白天是肯定不会来电的,一般到了夜里十二点以后,上面才会把电送过来。

见赵卫国驮着电视进了院门,好几个人站起身来,不由自主的迎了上去。

“哎呀,卫国,今儿我一直都在街上看着,你可真是大出风头啊!”

“是啊是啊,我可是瞅的真真的,台下还有相机对着你一直咔嚓咔嚓哩!”

“这电视机看着真稀罕人,你们说说,咱们得种多少年的地,才能买回来一台?”

“是啊,说起来也是卫国的不是,你小子,有这么好的种地秘诀,咋不跟咱们这些近门传授一下?”

……

人们围着赵卫国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赵卫国索性将怀里的电视机放在了一旁,招呼着这帮人在院里坐下,就这么谈天说地了起来。

不一会儿的功夫,赵卫国从农校说到农科所,又从种子说到化肥,说的一帮人心痒难搔,恨不得能马上用到赵卫国说的种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