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看走眼166(1 / 2)

当然,他给王德发就打过一回交道,这时候贸然去说分成,肯定是不行的。

得等关系混熟之后,再找准机会提这事儿。

左右一万斤小麦已经运到,农科所麸子的事儿已经算是解决,这一个月厂里闲不下来。

眼下已经过了五一,等到六月份新麦上市,到时候乡里给了任务,少不得要跟粮店打交道,趁着那时候,再跟王德发好好的套一下近乎。

随着立夏节气的到来,天气一天天的热了起来,地里的瓜果蔬菜也日渐丰盛。

麦子昂起了日渐饱满的麦穗,在微风吹拂之下,泛起一波波金黄的波浪。

庄稼人一年一度的好日子马上就要临近,许多人家饥荒了几个月,就盼着等收完麦子,全家能吃上几个月的白面。

一些勤劳的村民,已经开始在家磨砺镰刀,整修架子车,为收麦做准备。

还有些无所事事的村民,走上田间地头,对地里的小麦评头论足,并根据小麦的长势,预测一下今年地里的收成。

这个时候,赵钱营的人就发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

赵卫民和赵卫国两兄弟家的麦子,虽然长的不高,但麦穗足足比别人家的大了一圈!

还有人专门揪了麦穗做对比,不比不知道,一比更是吓一跳。

旁人家一穗麦子也就二三十粒麦粒,赵卫国家的麦子却有五十多粒。

籽粒多也就罢了,单个籽粒比起来,赵卫国地里的麦粒个个饱满,也比旁人家的麦粒大了一圈。

这也就是说,赵卫国家一亩地的产量等于别人家的两亩?

消息传出去后,立时引起了村里的轰动。

这个赵二秀才的三小子,年纪轻轻的,养鸡赚钱不说,种出来的麦子也比别家的产量高。

这是哪门子的狗屎运!

明明一个月头里,那麦子还长的不像样呐!

原本那些嘲笑过赵卫国的村民,根本不信旁人的说辞。

他们心怀质疑,到赵卫国的地头,想亲自看个究竟。

待到比对过麦穗之后,在铁的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了当时看走眼。

甚至有些人当场就改了口风,说赵卫国这孩子是他们看着长大的,打小就聪明爱钻研,能种出高产的小麦也不稀奇。

除了这些,就是连连慨叹赵卫国的运气,等到被人夸赞一句有眼光,终于心满意足的离去。

对于赵卫国地里的收成,本村人已经从一开始的震惊,到几天后慢慢的看开。

赵卫国这是聪明加上运气,旁人没得比。

不过看开归看开,架不住人们还是当成稀罕事议论,在庄上的人场里,人们茶余饭后,甚至还打赌,赵卫国地里的亩产到底能达到多少斤。

随着时日的推移,这股议论的风潮没有消停下去,反而以赵营村为中心,向周边的村子扩散开来。

其他村的人听说之后,也眼巴巴跑过来看稀罕。

几天看下来,赵卫国地头的麦子都被人薅秃了,只剩下光溜溜的麦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