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获利的法子165(1 / 2)

赵卫国没有在意王德发的冷嘲热讽,反而对粮店次粮的去处来了兴致。

不过考虑到跟王德发素昧平生,即便问起来,对方肯定也不会跟他透露。

这次赵卫国以一毛一分五的价格,买下了一万斤陈麦。

王德发虽然没有什么好话,不过在付钱的时候,从他的表情可以看的出来,他从中赚到了不少好处。

等回到厂里,杨振岳听说此事后,不由埋怨了起来。

虽然他没和粮店打过交道,可毕竟在同行干了这么多年,也听了不少相关的消息。

以前胡国勇在面粉厂当厂长,多次把次麦当做新麦来收,从中吃差价,占厂里的便宜。

后来被杨振岳察觉后,才算有所收敛。

据杨振岳的探问,粮店今年卖出去的次麦价格,大约是在一毛左右。

赶到现在离收麦季不远,粮店急着清库存,开出的价格只会更低。

王德发从这次的交易中,至少赚了一百五十块钱的差价。

杨振岳很是心疼,并直言不讳的表示,赵卫国跟人做生意太过稚嫩,像这种涉及经营的事情,最好还是让他参与进去,免得再次被人坑。

赵卫国听的啼笑皆非,虽然他对粮店的内幕了解不多,可要说有人想坑他,那也不太容易。

粮店那边等于是王德发的地盘,连徐耀宗都很难插进去手。

他一个刚融入到这个群体里的人,以前从没跟人家打过交道,以后还想靠着粮店买粮食呢,不让人家尝到点甜头,总不能以后买粮食都得徐耀宗批条吧?

不过杨振岳毕竟也是心疼开支,这些话,倒是不必跟他细说,免得他扎心。

这还有更要紧的事情,杨振岳怎么也是魏河公社的老人,粮店里的内幕,应该听说不少。

“杨厂长,你跟王德发打过交道没有?”

杨振岳想了想,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屑。

“王德发那种人,要啥没啥,就因为县里有点关系,才做了个粮店的主任,我犯不着跟这种人来往。也就是每年公社的任务,他们粮店得给咱们厂里提供八百吨的麦子,这都是明面上的公对公,下面的人去做就行了,用不着王德发出面。不过,以前胡国勇在的时候,他俩倒是臭味相投,合伙坑了厂里不少的钱。有一年,他们合伙弄了一笔陈粮,当成新粮送过来,被我发现了告上去。自那之后,胡国勇的手脚干净了一些,也没见俩人有啥勾结,至于私底下有啥来往,那就不清楚了。”

“那你知不知道,粮店的次粮都销往哪里了?”

杨振岳的脸上一阵厌恶,“还能销往哪里?正经的路子不赚钱,当然是被二道贩子买走了呗!”

作为常年跟县里告状的人,杨振岳还专门研究过这里面的门路。

眼下社会的价格机制是双轨制,但凡是重要的物资,都有两个价格,一个是公家为了保供应的定价,一个是市场上的价。

由于物资欠缺,两种价格相差悬殊。

比如说钢材,公家的定价一吨不到七百元,而市场价卖到了两千元。

再比如说小麦,公家的定价是两毛钱一斤,市场上的价格则是在三毛上下浮动,在眼下青黄不接的时候,甚至炒到了四毛五一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