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看走眼166(2 / 2)

由于他二哥赵卫民家的地头跟他挨着,二哥家的麦穗也被薅了不少。

周彩娥却很是心疼自家的麦子,每日没事的时候,就守在自家的地头上,防着那些无聊的人近前。

赵卫国已经顾不得这种无聊的事情,随着时间进入五月份,村上那几户订的鸡苗都已经长的差不多了。

按理论来说,农校的这批鸡娃成长周期在四个月左右。

但因为喂养的方式各异,以及重视程度不一样,每家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象二哥赵卫民家,每天鸡吃的跟人吃的差不多,生长速度不是一般的迅速,虽然才三个多月,已经有可以卖的目标。

而有些家里,连麸子都不舍得喂,估计还得再养上俩月,才能长的差不多。

总体来说,这些户家想要靠着这些公鸡卖钱,起码得等麦收以后。

不过这时候各家各户都缺钱缺粮食,有几户已经迫不及待地找上赵卫国,想要他先帮忙卖几只救救急。

赵卫国拒绝了这些人的提议。

虽然这些人都是乡里乡亲,不等鸡长成就要卖,也各有苦衷。

但一码归一码,以后想要把养鸡发展成一个产业,从一开始,就得把规矩立起来。

要是他的店里卖鸡是论斤卖,那无所谓鸡的重量,这些人随时都能卖。

可眼下县里是论个卖的,鸡的卖相不好,自然会影响店里的口碑。

面对着这几家来人,赵卫国耐着心跟他们解释,鸡太小,份量不够的话,是卖不出去。

得了赵卫国的婉拒,这些人都是悻悻而回。

这日晚上,赵卫国趁着夜凉,准备早早的睡下,就听到院门传来一阵敲门,接着就听到了母亲和赵卫海的对话声。

听赵卫海是来找自己,赵卫国一下子就懂了是怎么一回事。

这位同族的兄长,在族里行四,按辈分来说,赵卫国应该叫声“四哥”。

他家里的两个儿子,跟赵卫国岁数差不多,最近这几年相继结婚,欠下了一屁股债。

分家之后,那边债还没还上,两儿子家里相继又添了孙子,都丢给了老夫妻俩。

这两人平时照看孙子,根本没空干地里的活。

加上那位四嫂有肺气肿,干不了啥重活,俩儿子各忙各的,也不管俩人的生计。

听说他家里在一个月前头,已经断了白面,靠着玉米面和红薯面艰难度日,连油盐都买不起。

即便是这样,两口子还是对养鸡抱有很大的期望,盼着把手里的五十只鸡长成卖掉,好偿还一些欠下的债务。

赵卫国也去他家看过,那群公鸡明显营养不够,起码得等到七月,才具备卖出去的条件。

白日赵卫海曾经随着另外几户过来找他,被拒绝之后,也没多说什么。

没想到对方还没死心,这到了晚上,又过来找他。

跟白天不一样,这会儿没外人在场,赵卫海说话没了顾忌,刚刚在屋里坐定,就开始诉苦,说起了家里的难处。

“卫国呀,我是真没法子了,但凡有点门路,我也不会大晚上的过来找你。俩娃子结婚花了不少钱,家里借了一圈,已经没法再借了。你嫂子身上又有病,还得吃药,现在家里面值钱的,只有那群鸡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