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 / 1)

那是望风包上最晴朗的一个傍晚,牛儿一直在默默的吃草。太阳落山后,漫天的霞光烧红了云彩。霞光映在了两个姑娘的脸颊上,阵阵的晚风撩动着她们的头发。她们望着最远处的山和天交集的地方,彼此交谈着,是对未来的展望,憧憬着未来的美好。

好丽说她的成绩不好,可能考不上高中了,她自己也完全没有信心,她毕业后也就不再读书了,暂时回村里来,她又想出去,到城里面去打工,但恐怕父母又不允让。看得出她向往城里,她眼睛里映着霞光,像火一样。好梅问她道:“你进城里又能做什么呢?”好丽道:“不知道,和几个同学姐妹一起,也许帮饭店端菜扫地什么的,或者帮人看店卖东西。”好丽叹道:“小梅姐你成绩好,一定能考出去的,以后上了大学,能找到好的工作。”却听好梅道:“我也不想读了。”好丽惊诧,说道:“为什么?”好梅叹了口气,说道:“说了你也不会明白。”但到底还是将原委说了一通。原来好梅爸爸妈妈只有好梅她这么一个女儿,好梅读书成绩虽好,但他们心里却不愿让她读出去,他们的心里想法是,若好梅读了大学,以后注定是走出小山村去,然后嫁在城里,自己老两口到时只能依靠好梅,也只能跟着她到城里面去生活。这样虽没有什么不好,但在他们老两口的想法是,这样就等于是去寄人篱下,离开生活一辈子的农村,如乞讨一般去城里过一种未知的生活,且是到了老时还要有这样大的波折变故,而且城里面一切都是未知,他们是极力不愿意。他们更愿意好梅回到农村家里来,然后招一个上门女婿,红红火火的种田过日子,老两口带着孙儿,过着自由自在的农村生活,就在这熟悉的小山村里面,一直终老。这也算是好梅爸爸妈妈的私心,因为他们没有儿子,在村人面前,总觉低人一等,他们希望好梅能像儿子一样,在村里面立起这个门户来,而不是到了年老时,还要去到城里面,让这村里面的门户倒闭,最终“家破人亡”的局面。

这些话题好梅爸爸妈妈虽然从没有对好梅说明,但聪明如好梅自然觉悟得出来,她虽成绩好,心有不甘,但她知道她的人生也许能做很多事,有许多的可能走到更远的地方去,但于父母来说,她是他们的唯一。这也许就是她的命运,命该如此,她也只能认命了。所以她下了决心,毕了业也就不再继续读书了。这是好梅在她家里准备修房子时,她心里面做出的决定。

好梅是家里面的独生女,在望风包下立门户,为爸爸妈妈养老送终,是她生来的使命。她在认识到她人生的使命以后,心里也就认命了,默认了爸爸妈妈安排的未来的家庭形势的走向,便不打算再去读书了。

那时读书对于她,对于她的家庭来说,都是一条长且艰巨的道路,且女孩子读出去尚是一个未知的结果,因为那个年代村里面女孩子读书出去的凤毛麟角,都是回村放牛种田,然后结婚。

所以,在默认了不再读书这项家庭政策的共识以后,好梅放任感情的爱上了来她家做工的老猫?难道真是这样的原因吗?她若不放任自己的感情,就不会爱上老猫吗?她以前认识老猫,却不爱。后来加深认识后就爱上了他,难道不是她注定要认识他,也注定有一天,她会爱上他。也许没有注定的因果,但就算是现在得到这样的结果,也依然说不清楚起因发生,也同样的说不清楚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如果老猫知道她打算不再读书,那么老猫对她的爱情,也许就不会那么的克制,说不定她也已经收到了老猫的情书,内容也爆发似的要死要活,让她感动,沉醉其中。那么她此时也可以和好丽在这望风包的上面分享她的情书,而不是当好丽向他问起老猫时,她只能低头沉默。好丽的直觉告诉她,老猫和好梅他们之间是有爱情的,而好梅此时的沉默,简直就是在默认。这时风止了,草静了,似乎是整个望风包都在同好梅一起默认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