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知识结构23(2 / 2)

正如认识的程度有深浅一样,概念的详尽和精确程度很显然也有深浅。

人类用“学术概念”来指示具有最高水平严谨程度的概念,与之相对的则是隐含在日常语言之内的、日用而不觉的“常识概念”。在这两者之间还有许多多不必加以特别命名的不同严谨水平的概念层次。

宇宙统一场元域系统内包含着数千亿亿人的见识和思考,在其中形成的“学术概念”的内容自然是极度丰富的,而且还在不断地变得更加丰富。

人类的大脑,特别是神族那优秀的大脑亦无法承载这庞大的记忆量。哪怕是一个完整的学术概念也无法承载。

所以停留于人脑中的知识依然是相当表层的常识概念。

当然,这种“表层”只是相对于荣福时代的概念的深度而言。如果跨越时间和21世纪的概念相比,则其详尽和精确程度依旧要远远超迈于最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之上。

这是时代的发展,人类的整体进化,倒并不能说明任何荣福人对人类历史的贡献超越了21世纪的古人。

故此,知识汇算实际上汇算的就只是“常识概念”而已。

中学阶段的高级知识汇算则会加入对情感能力、思维逻辑能力、思维想象能力、两大基本认知能力的测度。

至于“心理滴定”,除了上述项目以外,还会增加对意志能力的测度。

这一切的基础都基于对记忆的读取,唯有读取到记忆,才能对其加以分析。

所以,这一时代的人们依旧可以隐藏自己那卓越的才能,但是任何矢志于在人类社会崭露头角的智士都不至于被埋没了。

只需要接受“知识汇算”和“心理滴定”,便会得到人们的认同和尊重。

至于不接受“知识汇算”的人,则正如21世纪抗拒高考的人一样。且再没有其他诸如出国留学、竞赛选拔之类的上升途径了。因为人类已公认此种途径极为公正,完美且准确。

周正自然不可能自外于人类社会,这不仅关系到信用的评估,也就是关系到他未来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他早在穿越之前就已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人,是一个关系人。

诚然,他有些许孤僻,但那主要是由于21世纪社会的重压,令人简直喘不过气来。

人不可能在那样的环境下与人真正的交流彼此的内心。

即便是看起来朋友一圈一圈的人,在那种社会环境下心灵依然不免孤单。

因为他们不得不设下层层心理上的防线来保护自己脆弱的心灵。

可是这一个时代,人已经彻底从物质生活的压力中摆脱出来了。他仍然可以选择过一种孤僻的生活,但有何必要?

毕竟,能在光明坦途中获得的想要的一切,何必要另辟蹊径呢?

当然,或许还有另外一层原因。

他始终无法抗拒那令人又爱又恨的“高考”的诱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