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知识结构23(1 / 2)

人是一种知识生命。

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是人所以根本区别于其他生命,而能自称为宇宙之子、自诩为“高等”智慧生命的最大倚仗。

为了牢牢控制这一根本能力,亿万年来人类的智者们潜心研究,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其中尤以天元前史,即神族“公元”史期逐步建立起来的“科学”体系成就最高。

时至今日,到了人类几乎穷尽宇宙真理的荣福纪元,尽管人们倾全部心力于当代哲学,但科学依然负责料理除“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及其重大基本衍生问题”之外的一切知识领域。

关于知识本身的研究亦被囊括其中,这就是科学知识论。

古往今来,最困扰知识论学者们的并非知识的获取方法或应用方法,而是知识的度量和测算方法。

知识的本质是人类对宇宙及自身的认识,是思维意识层面的东西。

这种无形无质的东西如何能够度测呢?

在上古时代人类文明的早期,人们就发明了种种考试,考试的方法形式多变,有口试、卷面试、面试等等。

这些考试的方法无疑是很有效的,每一次考试技术的升级革新都意味着人类智力资源运用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这些考试对于一般的有序的、记忆性的、思维逻辑能力参与的知识的测度非常有效。但在测度无序的、动荡的、思维想象能力参与的、情感能力参与的知识时却收效甚微,屡屡出错。

这导致人类错失了无数个深具潜力的人才。

所幸,人类又发明了“知识汇算”和“心理滴定”技术。这两项技术都是基于“记忆读取”的。

人们认为,人认知宇宙的基本能力分别源于人的理性能力和感性能力。这两种能力不断交替运用,在使得人们不断认识到宇宙和事物的完整性的同时,也引着人不断深入到宇宙和事物的本质。

人的感觉能力感到事物的感性存在,与之同时理性能力将其性质抽象出来。这样就形成了包含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的基本印象。

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不断积累的过程也就是印象不断积累的过程,积累下来的印象即记忆。

记忆的形成意味着人对事物的把握程度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此时,更高级的思维能力,也即思维意识五层次模型中的思维层能力介入。思维运用逻辑能力和想象能力对记忆进行深度加工,于是概念形成了。

在上古时代,人类就已经知道了“概念”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人类思维逻辑运动的基本单元。

可是上古时的“概念”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世界始终是运动发展的,宇宙也是无限广大的。但是由于人的思维运动的速度相对于世界的运动发展具有滞后性,人的基本认知能力又不足以认知整个宇宙。所以人用思维去把握世界发展运动时,只能把握到刻板的、片面的世界。

在现代,这一认识特征和思维特征仍未发生根本性的质变。

但是由于宇宙统一场元域系统联结了二千亿亿人类的辅脑,巨大的量变已经发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