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信仰与使命32(1 / 2)

当同学们说到我爷爷令狐安城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眼泪就流了下来。

我爷爷和我的小姑爹一去就没有了消息,每天邮递员路过我们家院子的时候,我都盼望有他们的消息,可一直没有,直到前天,我奶奶才收到我爷爷的一封信,听到我奶奶读这封信的时候,我觉得没有这封信,心情还会好一些。

我爷爷说了些什么呢?

“亲爱的阿兮:见信如面,一别多月,十分想念你们,因为忙于国道工程,所以,这信就一拖再拖。你们不用想我,子孙也不必牵挂。自知在世间时日不多,我得把余下的时间支付给国道。国家多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独立而自强。历经满清的腐朽和民国的混战,以及日寇的破我山河,今得见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常常感怀难眠。数万民工,遍布山野,红旗招展,喊声震天,黎明开工,月夜不休,这是我生年之前,从来未见之场景。没有机械,仅靠锄头和撮箕。没有炸药,仅靠自己制造。就这样,只靠人力和双手,推平了一坐又一坐的山,国道就这样如彩虹在山与山之间诞生,在河与河之间铺平。一切眼见如神话,如不亲身经历,不敢相信。如我民族有如此之伟力,怎能不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有幸成为建筑大军之一员,深感欣慰。国道不成,我不归家。我没有死在鬼子的刀下,遇见你,是此生之幸福。为了那些为国家和民族死去的英雄,我愿把我的骨头垫进国道。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大,总是有人愿意去牺牲。如国道成,我还活着,是大喜。如我死于国道之兴,也不必挂怀。国不强,家何似安放?阿兮我妻,你是此生知我之人,作为一个男人,我选择这样活着。另告,自到工地,病再没发过,我想,这就是我的归途。”

我奶奶读信后,只说了三个字,“随他吧。”

我奶奶很少落泪,可我还是看见她哭了。

同学们都出去玩了,我呆呆地坐在自己的坐位上,没有玩的心情,或许爷爷真的不会回来了。

吴老师问我,“风子,想你爷爷了吧?”

“老师怎么知道?老师想我小姑爹吗?”

吴老师把眼睛看去窗外,“嗯,有时候会想。一个人除了想另一个人,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我望着老师的眼睛,“我小姑爹有信吗?”

“没有。”

“没有?”

“或许他有比写信更重要的事情。”

“难道他不会想念吗?我都会。”

“世间有些事情比想念更重要。或许不说出来的想念,比说出来的想念还要浓一些。不过,他寄过报纸给我,叫做《国道建设报》,上面还说了一些你爷爷的事。”

“我爷爷倒是写信回来了。不过,这样的信,不写还要好一些。”

“为什么呢?”

“感觉不是信,倒像是遗书。”

我把爷爷的信递给吴老师,老师没有接,“老师可以看吗?”

“当然可以。”

吴老师接过信,看完信后,老师沉默了许久,“你有一个了不起的爷爷。”

“有什么了不起?家都不回的人。”

“不回家的人,是为了更多的人回家。”

“老师,听不懂。”

“你长大了,自然就懂了。”

“老师,为什么有些道理,总是要长大才懂,长大一点,懂一点;有些道理,是不是要死的时候,才会明白呢?”

“或许是吧。”

“老师,做人太没有意思了。长大才明白道理,等明白道理的时候,就死了。”

“所以,生命常常是一种遗憾。”

“老师,我一直在想一个道理,可一直没有想明白。”

“说给老师听听。”

“老师,你们一家可以在国外,也可以在北方过好的日子,可你们不过好的日子,却跑到我们这种偏远的小地方来,是我都不喜欢的小地方,我想去很远的地方,看更大的世界。还有,那个石一炮,天天想着‘天下大堰’,临死之前才想到他的孩子。还有,那个宋光伟的二姨父,整天不归家,自己的孩子死了都不知道。还有,我爷爷,他这么大的年纪了,修国道的人那么多,不缺他一个,可他拼命也要去。还有,老师你明明知道到麻风村有染上病的危险,可还是要去。那么多的人,痴迷地从北方到南方,痴迷修路,痴迷修‘天下大堰’,似乎,活成他们那个样子,才算是一个正常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