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英国公张家的决定380(2 / 2)

“看来事情还没定下来,枢密院不一定重设”

知道五军都督府的前身是大都督府,大都督府的前身是枢密院,张维贤叮嘱孙子道:

“有时间你把这件事告诉其他在都督府任职的勋贵,让他们做出几件实事,上疏向陛下请功”

“无论枢密院以后会不会设,五军都督府都要保下来”

张世泽听得一惊,说道:

“爷爷的意思是说,陛下有意用枢密院取代五军都督府?”

“那咱们勋贵和武将、外戚去哪里任职?”

五军都督府的权力早就被兵部侵夺,已经沦为虚职但是再是虚职,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对京营和地方卫所都能施加影响

勋贵地位如何,一定程度上也会从五军都督府的职位上体现

所以京城的勋贵,是没有人愿意放弃这些虚职的

张世泽听到五军都督府可能被取代,简直不敢相信

张维贤闻言摇头,觉得孙子还差了点历练,指点道:

“别忘了陛下虚置的金吾卫都督府!”

“如果五军都督府不做出点事来,陛下说不定真会觉得没有,把寄衔的人都放到金吾卫都督府”

“最好让五军都督府有点权,让陛下不方便裁撤,还能用来安置功劳大的将军”

“毕竟枢密院若是重设,一定是文官掌权功劳大的将军,需要一个有点实权、却又没什么大权的衙门安置他们”

张家传承久远,对皇帝的心思很了解张维贤知道大部分皇帝是既看重武勋,又防备他们

毕竟文官篡位的可能很小,武将篡位的事情,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当今皇帝不断提高武将地位,但还是把他们置在文官统领下无论是朝廷的兵部尚书,还是地方担任督师、总督、巡抚的领兵统帅,统统都是文官

甚至,皇帝还设立了文官护军使和护军校尉,进一步钳制武将的权力

其中目的,无外乎是担心武将地位提高后,朝廷失去控制

所以张维贤就利用皇帝的心思,让勋贵争取把五军都督府保下来,甚至在重设枢密院时夺回一点权力,用以安置将来立下大功的武将和勋贵

可以说,这次会议之后,朝廷明面上没有什么动荡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朝堂制度还会改,权力会重新分配

细数其中根源,还要从皇帝设立四辅大臣虚衔算起从那时候开始,就意味着内阁、五府、六部这些衙门必然会被改变——

避免首席辅政大臣同时掌握军政大权,威胁皇帝地位

兵部尚书袁可立地位的提升,就是这方面的直接体现

像张维贤这样的明眼人更是已经看出,在经过文官的不断夺权带来的权力失衡后,皇帝已打算对朝廷衙门打散重组,重新分配权力

皇帝命刘宗周重制礼乐,并指出重制礼乐就是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更是光明正大地指明了这一点

未来文官和武勋的地位如何,英国公张家又会在其中占据什么位置,都会在重制礼乐时体现

从枢密院和政事堂的传言,想明白这些的张维贤,突然向自己儿孙询问道:

“你们两个人,有谁愿意去海外开藩?”

张之极听得惊讶,不敢置信地道:

“爹爹,开藩的勋贵都是之前没被赐世爵”

“咱们英国公这样的人家,难道还需要开藩吗?”

“在京城有什么不好,要去海外当野人?”

张维贤听得大怒,斥责道:

“什么是当野人?”

“难道韩王去了海外,以后就是野人?”

“以后不要再说出这种话,否则别怪我把你派出去!”

对张之极着实失望,知道这个儿子算是养废了,最多能守住家业,没能力开辟新局面

所以他看向自己孙子,带着期盼地询问道:

“爷爷为何这样做,你有没有想明白?”

张世泽还是年轻人,有着建功立业的雄心,要不然也不会组建武术社,和很多有同样想法的勋贵子弟混在一起

苦思了一会儿后,张世泽道:

“以后勋贵的地位,要看拥有的封地”

“爷爷是想让咱们家选个好封地,维持在朝廷的地位”

张维贤满意点头,抚着胡须向儿子张之极道:

“看看,你儿子都比你还明白!”

“勋贵现在对皇帝的用处是什么?除了在新皇登极时出点力,平时就是代皇帝去祭祀”

“靠这样的作用,陛下凭什么要给勋贵权力?文官凭什么重视勋贵?”

“但是有了封地,那就不一样了”

“陛下需要我们的贡赋,朝堂大臣需要我们守边”

“你说,当年我张家若是能世镇交趾,会和现在一样吗?”

取出一幅地图,张维贤指着上面的交趾,以及交趾旁边的云南

张之极和张世泽这下都明白了,这是看上了交趾的位置,想和黔国公一样,以后世镇交趾,甚至拿交趾做封地

张之极舍不得京城富贵,不情不愿地向自己父亲道:

“爹爹,黔国公那样有什么好的,他们可比不上张家……”

张维贤气得跳脚,打断他的话语,指着京城的西北方向道:

“难道你还不知道,陛下要在清华园一带建新城,让海外分封的诸侯建府邸”

“以后黔国公沐家派人来京城的府邸常驻,你看陛下和朝堂大臣会更看重谁?”

对儿子是彻底失望,张维贤发现他连这么明显的事情都看不出来,只沉浸在京城的荣华富贵

所以他决定加大对孙子的培养,让孙子张世泽带领一批人,前往海外开藩

自己已经老了,以后张家的地位如何,要指望这个孙子的能力

召集张家子弟商议这件事后,张世泽很快得到了整个张家的支持张家在军中的旁支子弟也纷纷推荐人进入武术社和武学,为将来的开藩做准备

察觉英国公张家动作的其他勋贵,也纷纷加大了对自家武术社的支持,挑选家族子弟,同样为以后开藩做准备

可以说,英国公作为京城勋贵的领头人,带动了很多勋贵学习他们

还有很多勋贵盯上了皇帝重设的漕运总兵,纷纷自己书写、或找人书写治军方略,竞争这个职位

京城的勋贵,在皇帝的各种动作下,完全动了起来,谋求自己在将来的地位本章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