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英国公张家的决定380(1 / 2)

“陛下这是在手把手地教我们做宰相啊!”

会议结束之后,一些文官经过袁可立身边的人,听到袁可立感叹道

此言一出,一些原本还不明所以的官员,顿时明白过来

前汉丞相陈平曾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而他做宰相的开始,就是在里中社为宰,分肉食甚均,因此有宰天下如宰肉之叹

如今皇帝手把手地教他们分配权力、让群臣各司其职,可不就是在教他们做宰相吗?

这让一些臣子愤懑的心情,一下子消失很多他们仔细回想,发现皇帝并不是在怪文官夺取武官的权力,而是怪他们夺了权力却没有好好运用,导致武备废弛

任谁遇到这样的情况,估计都会生气毕竟治理天下武力必不可少,否则很多乱七八糟的势力都会冒出来

像是所谓的漕帮,此前漕军强盛时,都没有多少人听说过但是在漕运总兵不设后,漕帮、船帮的名字,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众人耳朵里

这代表着漕军衰落之后,漕帮在一定程度上取而代之,占据了这个权力

漕运衙门对漕帮无法像对待漕军一样管辖,这就代表着朝廷在逐渐丧失这方面的权力

群臣想明白这点后,对皇帝更是理解,对袁可立的佩服也多了几分——

此人能这么快就明白了皇帝的意图,并且毫无保留地向其他臣子道出,削弱群臣的愤懑心理

难怪皇帝升他为弼政大臣,当做事实上的宰相对待

袁可立此时的做法,可不就是在“上佐天子,下理阴阳”,实际在做宰相

袁可立同样有这个感觉,甚至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要不然也不会让皇帝为漕帮的事情烦心

再想到皇帝坚持用武勋为漕运总兵,他心中又是一叹,知道皇帝对文臣并不是完全信任

武勋出身的漕运总兵,在遇到漕帮闹事这样的局面时,毫无疑问地会站在皇帝这一边皇帝任用他们,就是用勋贵把想在漕运上闹事的人压下去——

毕竟勋贵是否得宠、是否能承袭爵位,决定权几乎完全在皇帝手里想要用钱财收买勋贵叛变皇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皇帝掌握着这支武力,就能用他们镇压运河上的一切反抗如果和漕运有关连的人仍旧不听话,那三个用于平定地方变乱的参将营,会首先平定运河上的乱子

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的袁可立,比其他臣子更敬畏皇帝的手段同时也感觉到,自己做宰相的能力还不够

甚至可以说,在废除丞相二百多年后当今的大明文官想着要做宰相,却大多没有宰相的能力

所以在回到府邸后,袁可立就翻出《史记·陈丞相世家》等篇章,看看前朝的名相,到底如何做宰相

在皇帝不断放权,甚至打算实际复相的情况下,他觉得自己必须要撑起来,不能让皇帝对文官失望

杨景辰、温体仁等同样有做宰相想法的人,也和袁可立一样,翻阅史书和紫阁功臣的事迹,揣摩应该如何更好地辅佐皇帝,学会分配权力

英国公府,张维贤在看到会议记录之后,则是叹了口气

他的儿子张之极在旁,有些纳闷地询问道:

“陛下帮勋贵夺回了漕运总兵,爹爹为何不悦?”

张维贤看着儿子不明所以的模样,微微摇了摇头,叮嘱道:

“将来我走之后,你一定尽量不要参与朝政”

“如果拿不准怎么做,那就直接去问皇帝”

“看在你爹我多次辅佐登极的功劳上,陛下不会为难你!”

张之极更加纳闷,不明白父亲为何这样叮嘱自己

张维贤没有给自己儿子卖关子,指着会后记录的袁可立话语,说道:

“看到了吧,这是袁可立以宰相的口吻,警告我们勋贵”

“如果有勋贵没眼色,以为在陛下支持下可以重新掌权”

“那么文官的反击,很快就会到来”

张之极还是有些不明白,询问道:

“陛下不就是在支持我们勋贵吗?不但在给功臣封爵,连漕运总兵都复设了”

“将来不说和文臣鼎足而立,勋贵至少也会有嘉靖朝的地位吧?”

张维贤听得更摇头,反问道:

“嘉靖朝的郭勋、仇鸾是什么下场,难道你还不引以为戒吗?”

“再说了,陛下不是在复设原本的漕运总兵,而是在承认文官掌权的基础上,任命武勋治军”

“新设的漕运总兵,和原本的漕运总兵地位完全不同,你可要分明白!”

把孙子张世泽一起唤过来,张维贤仔细为儿孙讲解其中分别让他们认识到皇帝是表面强势,实际是承认了文官夺取的权力

只是在文官不能胜任的地方,揪住他们的错处,逼他们把一些权力分给武勋

但是实质仍旧是文官掌权,武勋只是辅助

张之极和张世泽在他的谆谆教诲下,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分别,也明白了皇帝对权力的分配

张世泽若有所思,说道:

“看来在陛下的眼中,文官和武勋的关系,像是前宋的政事堂和枢密院——”

“两者虽然并称,实际上枢密院却是从属,南宋的枢密使更是由政事堂宰相兼任”

“武勋所拥有的权力,是在文官领导下”

张维贤听到这些,对孙子的表现很是满意,抚着胡须说道:

“吾家后继有人,足以百年无忧!”

“你这番话是从何而来,为何想到了政事堂和枢密院?”

张世泽得到夸赞,喜形于色地回道:

“是在武术社比赛的时候,听观战的士子聊的”

“京中有传言说,陛下想重设政事堂和枢密院”

“如今兵部尚书袁可立是弼政大臣,实际相当于是枢密使,地位等同宰相”

“以后兵部有可能分出来,重设国初的枢密院”

张维贤听得眼皮直跳,说道:

“这样的传言多吗?”

“有没有上过报纸?”

张世泽想了一下,说道:

“传言虽然不少,却没有刊登在报纸上”

“就是喜欢刊载士子政论的《明报》,都没有发表过这些”

张维贤这才松了一口气,说道:

“没上报纸好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