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1 / 2)

都说万事开头难,真是有些道理。

一旦有了决定,他也是个急性子。有老袁陪着去自己的佃户家里看了看。

顺便还去了村里的铁匠家。

铁匠姓王,可以说是一个小家族。家是分开了,铺子倒是合在一起。周边的铁质器具据说都被王氏铺子给包了,就算是县里的也会往这边赶,谁让王家的铁器比别家的要好上几分。

王家兄弟从王大排到了王十三,而且还有往后排的可能。老一辈兄弟多,上一辈兄弟又多,这一辈繁衍的自然就多。红彤彤的四方脸显得圆润,后世看来的中等个子,就是显得壮实。

典型的关中汉子。

灌钢法唐人早就会了,只是没有完善。

南北朝时有个叫綦毋怀文的弄出来的。

叶蓝问了问,和王大郎说了后世完善之后的一些方法,让王大郎先试试。

王大郎是个识货的,躬身谢过。他可不会认为叶蓝是在胡咧咧。

拿出事先画好的蒸馏器的图纸,一一给解释清楚。王大郎拍着胸脯保证五天之内必定给送到庄里。

叶蓝还跟他说好,如果蒸馏器给做好了,以后还有一些先进的农具给王家做。王大郎更是连身道谢,说定让郎君满意,王家没别的,就一样制铁的手艺,都是祖祖辈辈的营生,绝不比旁人差。

两位篾匠,一人四十来岁,一人五十出头。

听说过几天叶蓝要制些器具,都是忙不迭的回应说只要郎君所需,随时可以。只是大冬天的,竹子存货不多,要是用的多还得找木材贩子。态度恭敬,弯腰塌背。

有手艺就好,不愁竹子。在后世说起竹子往往都会想起井冈山,或者江浙安吉这些地方。其实在关中竹子并不少,就是品种少一些。

无论是铁匠和篾匠,还有自家的佃户的反应都让叶蓝不解。

问了袁天罡,才知是自己车上的东西惹得。当然也包括几辆货车,虽说两辆还是坏的。

车上的东西太多了一些,许多在唐人眼里还很古怪。尤其叶蓝这一身可不是唐人能够理解的,算得上奇装异服。还有古怪的发型。

到了山上以后,再看仙骨道风的几位仙长对叶蓝恭敬的态度。有聪明的就想到了那日的巨响会不会和眼前的古怪郎君有关。

村里人私底下都在传这郎君天神下凡。

若是没有道门在背后推波助澜,叶蓝是不相信的。道门巴不得他是真的仙人,就算不是也要想办法推高叶蓝,更何况众人亲眼所见。

叶蓝也不以为意。接下来自己要做的,若是村里人都对自己怀有敬畏,实施起来反而会容易一些。

先得把农家用具给整出来,农家肥是好东西。

第一,就是老家农村上世纪家家都有的便桶。木头做的。取木头板子,据成十公分左右宽六十公分高的窄板围成圈,中间对应的两块木板要高出十五公分左右,就是耳朵。耳朵要打出一个方形的孔。底座麻烦一些,找来长短不一的木板,是要厚一些,二公分左右。板的侧面要钻孔,再抹一点树胶,用竹钉固定。

定好以后锯成圆形,一圈都要抹一些树胶,固定在桶的底座。

好了以后用三股细竹篾离桶底十公分处交叉缠紧,再在桶底对应的木板边打上竹钉。桶的中间再缠一道,离桶口十公分处还有一道。

取五公分宽的青竹条,将两头煨成u型,弯头与竹条平行,在弯头处事先要刨去一层竹肉。将竹条套入耳朵的方孔,便桶就成型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