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生计(1 / 2)

袁天罡幽怨倒不是叶蓝没给他书籍,主要还是他的发型,大光头任谁看了都会以为是哪儿来的僧人。

随着翻译大业的不断深入,袁守诚与王和起了兴致,就好像后世的网文读者一样,开始了催更。

叶蓝是个重诺守信的人,答应过王和的太极拳也没落下,自己会的统统给演了几遍。

在他手里徒具其形的太极,被王和打出来却完全不同。不是什么虎虎生风,而是多了一份意境。

有一种动态的艺术美感,仿佛是自然的律动。

几个老道越打越是心惊,太极给他们的感受就像是上天特意给道门定制的一般。或者说原本就是道门之妙。这是几人以前求而不得的。

叶蓝不清楚到底有没有内力或者气功之类的,毕竟在后世他也无法求证。

因此提了一句,说此拳法有口诀。不过自己不记得了,若是几位有运气之术的话,不妨以气驭之。

不用说王和,就连孙思邈都放下了翻译大业,沉醉于太极的玄妙中。

古人真好忽悠啊。

叶蓝感叹一会儿,又腹诽起了几位醉心太极的老道。自己又该做饭了,这几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近几天的饭都是他做的。

有了煤气和灶具以后,一时手痒给弄了几个菜,佐料什么的大把。吃了几天大唐本土的食物,早把他给弄得食之无味了。要不是会饿,谁愿意天天吃粟米,主要是菜不是蒸就是煮。

结果几人在品尝了后世的炒菜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叶蓝不得不在自家庄园屈身做了个厨子。

在食堂的冰柜里竟还有猪肉,带鱼,肉丸子之类的,种类不少。看了看竟然没坏。

让人把几个冰柜抬到了屋外,在冰柜盖子下面垫了小木片,好让冷空气进入,也许能多吃几天。

煤气瓶煤气灶已引不起几老的兴趣,唯有美食让几个老家伙心心念念。还不到做饭的时候,就连声催着叶蓝给做点好吃的。

说什么自己几人这般年纪,却要承担如此繁重的誊写,分项,验错,求证。非美食不能慰补之!

您老真是说得出口!

不就是等两人抄写以后,您老给过目一遍吗。怎么繁重了?就这还累?

也对,是很累。老眼昏花么,当然累了。

叶蓝没和俩老东西一般计较。自己也要吃的,除了自己谁还会炒菜?

一天两顿,好酒满上,好菜送上,几个老东西是吃得满嘴油。

不过也有好处。几人对叶蓝算是有了了解,这是个懒货,极度讨厌体力劳动。在唐朝不能随意喊哥,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给自己找了爸爸。

借着美酒佳肴,叶蓝给几人普及了一些后世的称呼,尤其是哥的意思特别加以说明,郑重加以解释。

结果就是对袁守诚王和公输仨,一口一个老哥的喊上了。仨老也不恼,竟还乐滋滋的满脸堆笑。

至于孙思邈和袁天罡,依然是老孙老袁。孙思邈是个大度的,没和他计较,反倒是相处的更随意一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