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新的财源50(1 / 2)

李勇军在千户所安排了接风晚宴,刘义平、刘天佑、刘海波、许师傅、刘铁军均换了便服以客商的身份参加,刘家在崂山卫以后明面上的身份是祖籍辽东的富商,因不忍辽东汉民被屠杀,大发善心在崂山卫占据部分盐碱地建了难民庇护所。李勇军安排了几位有兵的百户、管家裴永仁作陪,李勇军父子、刘义平父子、刘海波、裴永仁一桌,刘海波、许师傅、几位百户一桌,刘义平、裴永仁多年前就认识,如今再次相见也是感慨万分,所以坐在了一起,李勇军对几位百户早有交代,所以整个晚宴气氛很好,几位百户均承诺积极配合刘家的善举。

第二天一早刘义平便乘船回釜山了,赵志刚并没有一起离开,因为昨晚刘海波跟赵志刚俩人看对眼了,最终决定赵志刚等下一批难民来的时候再去釜山。刘天佑、刘海波、陆磊都留下来了,初期会有很多事情要协调。

关于有一些辽东难民滞留崂山卫的问题,李勇军在陆磊的授意下已经提前向即墨县寻求帮助了,其结果也没出意外,即墨县要求崂山卫自己解决,只是让司农支持了部分农具便了结了所谓的难民问题,这一点正合刘天佑之意。

纠结于难民营的称呼,刘天佑决定统一称他们进驻崂山卫的地方为青岛镇,许师傅为青岛镇第一任镇长,由于目前的特殊情况,所有的辽东难民全部军事化管理,吃、住、上工全部统一管理。当天便对难民宣布了这个政策,也承诺如果以后对盐碱地、崂山的开发能够达到收支平衡的话,将会还他们自由,给他们发放工钱。其实绝大部分难民并不在乎以后了,逃难至此他们首要的希望是活下来,而刘天佑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而且极大程度上给予了他们尊严,所以目前都比较顺从。

开始的一些天是及其忙碌的,他带了一整个团队过来,要组织各种工作对接。商行派了代表过来,要考察崂山卫的资源,有没有商机,这个是重中之重,涉及到能养活多少难民的问题,这个与裴永仁进行对接,裴永仁已经快六十岁了,不少工作由他儿子裴军进行;崂山内的桑树种植、蚕养殖情况需要考察,与一个崂山位置的屯田百户对接;崂山历年的气候,山内的实际适合栽种茶树的位置需要考察、规划,尽管江浙的茶农师傅还没请过来,刘天佑也不打算等,先上一部分再说;码头选址、建造,他已经从釜山码头请来了几位大师傅,急需开工;永久军事营房的建造;难民标准住宅的建造、规划;建筑材料需要大量开山取石、伐木,这些需要当地百户支持;营地内的卫生、消毒;因季节问题,选定的中药材种子、幼苗需及时种植,等等事物,尽管有“许镇长”的尽心帮忙,刘天佑还是忙的焦头烂额。

在刘天佑忙活的时候,刘海波、刘铁军也没闲着,跟着赵志刚查探整个崂山卫周边的情况,官府驻军、当地豪族、一些黑色交易场所等等,刘海波巨细无遗的全部打探清楚,并绘制了军用地图,在打探的过程中,他们很不在乎的在胶州地界上蒙面抢劫了一伙专门缉查私盐的盐丁,因为赵志刚说这些盐丁大部分都是地痞流氓。赵志刚对刘海波这种“无法无天”却又“极为小心”的行事风格大加赞赏,有些事他早就想干了,奈何他父亲明令禁止他做任何出格的事情。

刘海波深知刘天佑现在无比的缺钱,养难民需要钱、养难民其实就是为了养军队,他拉着赵志刚这位地头蛇打探崂山卫周边的情况,除了绘制军事地图外也是想看看这里有没有他能赚的钱,可他发现崂山周边并没有土匪,他们贸然伪装土匪抢劫的话,可能会暴露自己。

刘海波实在想不到除了伪装土匪抢劫富户以外赚钱的门路,便回来跟刘天佑商议。刘天佑看看了他绘制的地图,便问:“你们在胶州湾就抢了些盐丁么?那搞清楚这周边私盐商贩的据点了么?还有他们走私的商路打探到了么?”

刘海波一愣:“倒是打探到几个私盐盐场,贩卖私盐的据点并未查到,据赵志刚说在胶州内有一个大的私盐集散点,说是收崂山卫私盐的官盐盐场都卖到那边去。”

“那就查啊,不要动那些小鱼小虾,搞得风声鹤唳的,你还怎么捞大鱼,查清楚这个据点,最好能查出他们走私的商路,评估个这个据点的实力,然后调集力量来个一锅端岂不更好?私盐贩卖确实是条赚钱的路子,只是我们现在没有商路,需等我哥刘仁的消息,如果他能凭现有的商路开拓出私盐的销路的话,我们再动手不迟,反正崂山卫海岸线这么长,晒盐容易。”刘天佑说道。

刘天佑除了整体协调青岛镇的建设、开发,还经常跟李勇军保持沟通,因为他看上了一样东西,千户所的邸报,刘天佑还请李勇军想办法弄到了即墨县县府的邸报,刘天佑发现明朝的邸报上重要信息还是蛮全的,也比他们获得的情报渠道更便捷,比如陕西那边今年已经开始闹旱灾的信息已经出现在邸报上了。及时、准确的情报就是金钱,刘天佑获知后第一时间派人通知刘仁,让他收购粮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