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31(1 / 2)

天宝十五载六月初九,大唐京师长安城,大明宫含元殿。

作为李唐帝国第一殿,自从太宗皇帝为高祖修筑了这座恢弘的宫殿后,之后的历任李家帝王,当然那位自号武周的女神龙不在此列,他们都将这座宫殿作为起居生活中心。皇帝平日都在此殿朝见群臣、听政及举行朔望册拜等典礼活动,也是皇帝和百官办事的行政中央。

大明宫的正殿含元殿,座落在一丈高的台基上,整个殿高于地平四丈。远远望去,含元殿背倚蓝天,高大雄浑,慑人心魄,皇帝在含元殿听政,可俯视脚下的长安城。殿前有三条“龙尾道”,是地面步入大殿的阶梯。龙尾道分为三层,两旁有青石扶栏,上层扶栏镂刻螭头图案,中下层扶栏镂刻莲花图案,莲花图案被阵法大师用术法神通牵引五行之材中的水象,分布各处,用于祛火,来确保整座大殿不受火侵。

含元殿前有翔鸾、栖凤二阁,阁前有钟楼、鼓楼。每当朝会之时,上朝的百官在监察御史们的监审下,分别立于钟鼓楼下,等候晨钟敲响,便依次进入朝堂。朝会进行之际,监察御史和谏议大夫们立于龙尾道上层扶栏两侧。群臣依据品阶高低分列大殿两旁,上首中央就是那个人间第一的九五之尊。

大明宫与其地基龙首山似乎构成一幅龙图,龙首山为头,含元殿座镇尾腹,驾驭着巨龙,殿前的龙尾道,阶梯麟麟,形似龙尾。当时太宗李世民修筑这座宫殿的时候不仅调动了整个太史局,就连全国上下稍有名望的道士高僧也请了不少,命他们起卦占卜,画符作法,不论从建筑规模还是守护阵法,都做到了极致完美。

今夜的含元殿,一弯新月划过精致的角楼,给高墙深宫洒下一片朦胧清冷的月华,皇宫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远远望去,那一座座明黄的宫殿像扎在大地上一样。坐落在树丛中的宫殿,露出一个个琉璃瓦顶,恰似一座金黄的岛屿。浮萍满地,碧绿明净。飞檐上的两条盘龙,金鳞金须,活灵活现,内敛中渗透着狰狞的霸气,择人而噬之姿欲飞!

当今天子李隆基在含元殿急召群臣,本来是十万火急的商议如何应对叛军来袭,到后来却因高适一言鬼使神差的变成了歌舞盛典,仿佛潼关那边雄踞的几十万大军,已经被人弹指间灰飞烟灭了,此刻的境况更像是在办庆功宴!

此刻的大殿上,坐在距离天家五尺之位的高适可是万众瞩目,所有人的眼睛耳朵都朝着这边转动,密切留意着君臣二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问一答。

皇帝问话,高适自然不敢有所隐瞒,当即就在心里揣摩措辞,如何回奏。与皇帝对答,错一个字都不行,伴君可比伴虎凶险多了,虎吃人只一个,君若吃人,可是会祸及九族。

“回禀陛下,下臣这就将那一行中颇为神异离奇的境遇如实禀奏。若有失言妄语,还望陛下恕罪。”

皇帝很随意,摆摆手:

“爱卿但说无妨”!

“多谢陛下天恩,下臣惶恐。但说那是天宝三载秋,下臣与李杜二兄已伴游两月有余,吾等于孟诸野泽狩猎,在吹台梁园赋诗,品味陈年佳酿,笑谈天下大势,李杜二兄才华实乃下臣毕生仅见,恣情纵意快意潇洒,吾愧不及二人万一!李兄当时已是名满天下,杜兄虽然声名不显,但依下臣看来,杜兄腹中之才华,绝不在李兄之下!”

听了高适这般评语,皇帝对那个无名之辈的杜子美兴趣浓厚,李白那个混帐东西他李隆基是再清楚不过了。那个泼皮无赖即能让自己的贵妃为他欢心研墨,又敢提剑劈砍杨国忠,还曾叫高力士为他提靴,甚至喝醉了连他这个皇帝老大都不鸟,最后实在是没了体统神憎鬼厌,惹得整个朝堂怨声载道,明明连个县丞都未必能做的好,偏偏自命不凡非得说他是宰相之才,朕要让你当了宰相,估摸早都被气死了。可偏生这蠢货就是才情好,往前五百年往后五百年,朕敢断言,绝无一人能出其右。“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听听写的这酸词,真是叫人咬牙切齿,真是叫人刻骨铭心。

眼前这个高适皇帝不熟,但他那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写的真好啊,窥一斑而知全豹,能写出这等神句,绝绝是个大才!

只是听他说了半天,那与他同行的第三人单以才学竟还在李高二人之上,天下怎么可能还有高过李白的山,皇帝是实在不信!

“高爱卿,不知这位如此惊才绝艳的杜子美出身何处?可有佳作?为何如此大才朕竟是从未曾听闻?难道乡野遗贤到了今日依然如此之多?”

“回禀陛下”

高适听了皇帝的问询,立马正襟危坐,前几句好答,后一句可就凶险多了。杜甫出身清白,可算的是名家之后,作品更是精彩,光他认为冠绝当代的就有很多。只是皇帝最后那句“乡野遗贤”可就非比寻常了。

一代奸相李林甫害怕新近学子功名加身之后进入朝堂,阻断稀释了自己的权利,害怕这些人对自己构成威胁,便欺上瞒下,将天下贤才一言蔽之。此一举使得多少明珠暗投,大唐多少栋梁因此埋没。好友杜甫刚好就在此列,

虽然皇帝陛下最后拨乱反正,处置了李林甫一脉,可青春易逝岁月不回,那十数年间耽误的人才已是百不存一。罪虽在李林甫,可皇帝也有纵容之过,就跟眼跟前的安禄山一样,罪在杨国忠,皇帝却也不能免责。杨国忠刚才赌博式的拉皇帝下水来自保,他可不比杨国忠,那个蠢人只会说蠢话办蠢事,他高适可是姓高,高明的高。

“乡野之间或有遗贤,不过风波过后,据臣所知,才华出众者皆受陛下感召,大概都是各得其所各显其能,大唐运势依旧蒸腾之上!”

看高适这回答的,轻描淡写,即化解了皇帝的尴尬,又拍了陛下的龙屁,不愧是姓高,实在是高。

听了高适的回答,皇帝果然心下舒畅,只觉得杯中的葡萄美酒更加醇香甘甜。

“至于杜兄其人,祖上虽非名门望族,却也以读书立世,先祖从南北朝时便已为官,家学渊源,门风甚佳。其祖便是那略有名声的杜审言,其祖之才就连则天顺圣皇后也是颇为肯定!”

高适将杜甫的家学来历如实禀报,皇帝听了也是有些印象。静默思索了一会,才想起来杜审言这个人。

“不曾想此人竟是杜审言的孙辈,只是不知这位小小杜会不会如他祖父一般,才气为人所喜,狂傲为人所厌!”

原来杜甫的这位祖父也确实是个名气响亮的角色,一来他才华确是了得,二来品性实在狂傲。杜审言进士出身,家学深厚,当时和宋之问齐名,工于五律,擅长文章。他的诗写得如何?一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被后人尊为唐初五律之首,甚至可以算五言律诗的奠基人。能开创一个体裁,这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相当高的。他的那句“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也算是神来之笔了。

只是这杜审言自恃才大,目中无人,如此脾性在官场上自然不受欢迎,甚至到了让人讨厌的程度。

杜审言能狂到什么程度?他曾经说过:“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你看看,屈原、宋玉的文章他都瞧不上,王羲之的书法他也是嗤之以鼻。古人自然不会跳出来和他计较,可他对同代的人也毫不客气。

杜审言在京城任修文馆直学士一职时,有一次喝醉了后对同桌众人口出狂言,他说:“苏味道必死”。要知道当时的苏味道可是杜审言的顶头上司,也是当时的一位名仕。别人不解这是何意,就问他苏味道因何而死?杜审言竟然回答说苏味道如果看到我写的文章,肯定会羞愧而死。这话说得简直让人莫名其妙,哭笑不得,这样的人不被人把嘴打烂都算老天不开眼!

杜审言后来果然因为他的破嘴惹事被贬,被下放到地方州府以后仍然不知悔改,对待同僚或上司,还是一律不放在眼里,经常的冷言讥讽。同僚和上司实在是受够了这鸟人的鸟气,便罗织了一些罪名把他下狱并判处死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