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唐霓裳曲,殿上神仙人30(1 / 2)

天宝十五载终于没有熬到第十六个年头。

那个觉得一生之中所有大事都已办完的天子,一如祖辈,开始想要享受大唐荣耀的成果了,开元的年号因为血亲兄弟的离世令那位天子不喜,既然他已逆天续命成功,为了散去那点晦气,加之地方官员又给他上了一个祥瑞宝物,于是他便改了开元的年,启用了天宝的载,期盼着颐享天年,享尽人间极乐,做那真正地万岁之主。

极乐世界注定不能生生不断,第十五个年头,被人拦腰斩断了。

破草屋里的张巡和墨升,此刻已不再身处天宝之岁,而是至德元载。墨升将潼关一战的前因后果仔仔细细讲给了张巡听,他所能说任何细枝末节都没有隐瞒,至于那些不便讲得,还是那句话,仙凡有别,多说无益。

潼关的故事便是这样,长安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六月初十当夜,距离潼关城破已经过去了一个日夜,潼关城头那烧了六个多月的平安火,已经熄了一日,今晚估计还是要熄的,那点火的人,想来都死在了叛军的刀下。

六月九日,潼关没了,哥舒翰被擒,三四十万守军送了命。这惊世骇俗的战报不用通过烽火台,玄宗已经知道了,毕竟潼关距离京都,骑快马小半天也就到了。自从安禄山造反以后,从潼关到长安的峰火台被重新点起,每到晚间,潼关城点起第一把火,中途驿点再依次点起,直到长安城外最后一站。看到那滚滚的狼烟,京都这边就知道,今日平安无事,帝王安心,百官安心,黎民安心!

可六月九日这天傍晚,潼关城头峰火台,没人点平安火了。百姓翘首东望,再也看不到那熟悉的烟雾,这一下子,无论高低贵贱可都着急了!难道潼关丢了?叛军真要打进来了吗?这下怎么办呢?长安城里的守军能挡得住那些蛮子吗?听说那些蛮子都是吃肉喝血的野人,三头六臂刀枪不入,皇帝和那些官老爷有对策么?

百姓自然不配知道官家的事,这夜的朝堂之上,那个平日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当朝国宰杨大人此刻脸红耳赤,面对着朝堂上那越来越压不住的恐慌和愤怒,他从一开始的指责怪罪已经沦落到现下的痛哭流涕。

“诸位诸位,稍安勿躁,且听我一言。这十数年来,百官之中不断有人检举安禄山要谋反,鄙人更是不时提醒警惕,可是诸位总不言信,反诬我妒忌忠良。安禄山那贼子更是罔顾天恩,陛下受了蒙蔽一时不察,我等为人臣子也是无能为力不好僭越,再加上哥舒将军指挥失误,结果落到今日这般境地。这可不全是我杨某人的过错啊。”

龙椅上的皇帝听了这话,眼神一冷,轻哼一声。身旁伺候的高力士感受到了这股冲天杀气,立刻上前一步,盯着杨国忠大喝一声:

“大胆!”

杨国忠闻听呵斥,立刻跪伏在地,一边磕头如捣蒜,一边出口求饶。杨国忠此言是杀头的大罪,敢非议皇帝决策,这已经是顶天的罪过了,但他还是要赌一把,以命赌命,置之死地才有可能后生!

安禄山要造反,固然有皇帝的不察,但更多的是他的挑唆,难道我杨国忠不逼迫,安禄山就真的不反?再就是诬杀封常清高仙芝,那也是皇帝下的命啊!最后是那个脓包的哥舒翰,几十万人就这么被坑了,一把年纪全活到狗身上了。现下朝堂上这些道貌岸然的官员们,平日拿安禄山的好处可是争先恐后,此刻对我杨某人落井下石也是不甘人后,纷纷要拿我开刀,企图把所有的脏水都泼到我身上。大唐千万万子民,悠悠众口,我可没有那么蠢,这是万年遗臭的名声,我可不能背,我也背不起!我得想个法子,拉一个人下水。那些墙头草拉再多也没用,只能找主心骨皇帝陛下,毕竟说到底,决策的是您,主要责任在您,我们都是办事的奴才。他也怕这番话说完皇帝立刻就把他咔嚓了,可他还是要赌,一来是如此形势皇帝留他尚且有用。二来还有那个集万千宠爱一身的妹妹保底,他在脑中将这个办法斡旋踌躇了千百遍,最终还是决定向死而生,赌上一把!

可是,现下的局面,光是言语推卸责任是没有多大用的,接下来朝廷该怎么应对叛军的威胁,陛下要如何决策才是关键!找死的招数还要有破解的后手,这一点杨国忠倒是早就想好了。他一边磕头不已。一边回话: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罪臣还有话讲……”

皇帝没言语,高力士察言观色,冷冷说道:

“讲来!”

此刻的朝堂,落针可闻,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多谢陛下,罪臣惶恐!在罪臣看来,现下的局面已到了如此境况。潼关已失长安危矣,为了不使叛贼侵污陛下天颜,再加上当下长安城已酷暑难当,罪臣斗胆,请陛下移驾蜀地。虽说蜀地僻远贫瘠不如京都万一,可蜀地百姓渴望天恩良久,那边景色宜人金风送爽,罪臣在那边也颇有些旧事人情,军伍排布,宫殿侍从也是齐全,相信陛下和贵妃娘娘定会欢喜。至于叛军,罪臣定会协同殿上诸位大人,率领京都所有军民,誓死捍卫大唐尊严,想来有皇道气运加持,不长时定会斩下安贼头颅,到时罪臣亲自快马加鞭,第一时间将安贼头颅送到陛下殿前!”

杨国忠一番言语说得情真意切,气贯长虹,别说是那些文武百官,就连皇帝听了也是身心舒畅,既解决了当下局事又吹捧了天家颜面。要不说人家能当宰相,明明是落荒而逃之犬,偏偏又气吞万里如虎,真是又一个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皇帝挪了挪身子,重新靠上了椅背,摆了摆手,不热不冷的说了一句:

“起来回话吧!”

趴在地上的杨国忠长出一口气,他这一局算是赌赢了,谢了天恩。重新站起身,果然,之后的君臣对奏再没有人敢说他的不是!这一关算是过了,至于往后怎么样,他还要想法子好让自己的脑袋再稳些!

皇帝很明白,也听进去了杨国忠的建议,不愧是最明白他心思的人,他心里何尝没有想过暂时放弃长安,出去避一避风头。只是皇帝的身份如此,他又是个志气高远的人,逃命这种话是怎么也不能从他嘴里说出来的。今晚杨国忠虽然敢非议朕,但也替朕开了口,至于为什么到蜀地,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的帝王,他是再了然不过,因为了解,所以更明白杨国忠的策略可行。毕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猜到天家心思,杨国忠这奴才,果然好用!

首先,蜀地离长安城几千里远,又是杨国忠的势力范围,杨国忠因曾被皇帝赐下剑南节度使的荆节,后来又因为征伐南诏国,有过一些军伍势力,蜀地也算是他的老地盘了,无论军政还是百姓,侵淫了几十年,一切尽在他的掌控。其次蜀地位置安全,盆地四面环山是一个天然独立的地理环境,自古以来都是易守难攻。另外,剑南节度使也是玄宗手上比较强大的节度使之一,常年都有三万多士兵驻守,如果发出诏令,短时间内就能集结十数万人马,兴兵平叛虽有不足,但保一方平安却不成问题。最后就是蜀地自古号称天府之国,这几十年来又没什么战事,早在杨国忠等人的经营下富足臃肿,养活一个逃难的皇帝集团还是绰绰有余的。而且,自从安禄山起兵打出“清君侧”的旗号,杨国忠就派人在剑南增修城池,储备物资,打算哪天实在顶不住了就跑到这儿来避难苟活。没曾想混到现在不仅他自己需要逃命,就连那个权倾天下的皇帝也需要逃命了,今夜这一番提议,把他自己之前的勤恳经营,更装裱得未雨筹谋高深莫测了!实在是太有先见之明了!至于那掩人耳目的秀美山川,倒不如蜀地的小娘皮更趁皇帝的口味!

杨国忠这份近乎完美的“避暑方案”一提出来,那些刚才还吵嚷叫嚣的群臣又是如何,当下里大部分官员开始唯唯诺诺,半天蹦不出来一个响屁。杨国忠不仅完美的给皇帝铺好了退路,也顺道帮这些墙头草指明了方向,这些人当下就在心里开始盘算,下了朝赶紧回家收拾家当,随时做好跟皇帝出逃的准备。杨相国真是恩人呐,刚才我的言辞是否太过唐突激烈,此间事了,定要备上厚礼亲自登门负荆请罪,希望相国大人有大量,不会难为我等。

此刻的朝堂,上到宰辅,下到书记官,都恨不得立刻散朝,回家经营。可是,就在这时候,偏有个不会来事的,好没底气的插了一句:

“还请陛下即日招募城中敢死之士,及列位朝官各率家僮子弟出军防遏!”

唉,这是什么鬼话?说话的是谁?站出来,怎么混到这间大殿里的?文武群臣不禁在心里喝骂,立刻循着声音望去,便看到个穿着一件绿袍的人正抬着头,略显单薄的站在一群紫红长袍之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