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臣侠士皆有天命,江湖庙堂自有定数(2 / 2)

“将军!在下有礼了。”

将军正欲再言,却见之前所注视之人闪出身来,不禁微微皱眉,瞄了他一眼,随即便又移开目光,淡淡说道:

“陈庆之,你本是锦衣卫,不顾朝廷法度,未经允许而挂印,此刻竟还敢出现在本将面前。”

陈庆之闻言,不由冷笑一声,挺直了身躯,满面不屑的说道:

“将军若要拿我换些功劳,只管拿去便好。”

说完,再次望向将军,无视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有何等怒意,自顾自的转过身去,望向茫茫大海,目光中透着恨意:

“我本一介布衣,虽习得些家传拳脚,可叹无处所施,承蒙兖王错爱,加以重用,表我做了锦衣卫百户,但那皇帝无道,轻信谗臣,冤判兖王谋反,可怜他满门一百七十六人尽数被戮,如此昏君,我何苦与他称臣!”

将军闻言,不由虎躯一震,执枪之手颤抖不能自持,长枪无力的缓缓落下,陈庆之转过身来,再对将军抱拳说道:

“将军高义,南平倭患,北拒鞑靼,身负百姓重托,岂可如那些顽固不化的夫子一般愚忠?想那三年前首辅大人刚刚身故,皇帝便下令抄家,削尽官秩、收回玺书、褫夺诰命,以罪状示天下,甚至还要开棺鞭尸,如今他越发无道,不仅受高丽妖僧蛊惑,更是宠信阉党,迫杀贤臣,朝内忠志之士个个人心惶惶,如今倭寇余党依然虎视眈眈,他却连下数道旨意催你还朝,难道不是要重现江陵太岳之祸?!

若说诚王之事只令将军感到惋惜和遗憾,而陈庆之方才所言着实让将军心灰意冷,将军一生四提将印,佩玉三十余载,虽赖自己带兵有道,却也不得不承认离不开首辅的支持,若陛下已将自己与其划为一党……暗自思忖下,不禁脊背生寒。

见将军似有所动,一直未开口的庞昱忙趁机上前说道:

“若仅是朝内动荡,区区我等也是无能为力,只得缩居岛内,保全自身,但近年来官府愈发懈怠,不再干预江湖之事,引得各门派仇杀不断,我神荼岛也深陷其中,况且……”

“罢了,不要再说了!”

将军仰天长叹,似是被抽干了气力。良久,将军眺望远际,海潮正缓慢退去,目光所至余晖下的众人,叹息道:

“哎,我岂不知尔等所言,然自太祖皇帝揭竿起事,先祖便任亲兵跟随左右,如今圣上被奸人蒙蔽,我又岂可置身事外,陛下召我回朝,我自当面圣进言,方是为臣之道。”

“将军!”

见三人还要再劝。将军摆手制止,随即紧握长枪,手持缰绳,勒马而行。三人互视一眼,皆是摇头叹息,无力感填满了心间,只得目送将军远去,待马蹄声灭,目不可及之时,忽又传来将军清朗之声:

“阎青云,庞昱,陈庆之,尔等尽是当世英豪,江湖纷扰,切不可一味屠戮,自当明理知义,春风化雨。”

正道是:“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