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臣侠士皆有天命,江湖庙堂自有定数(1 / 2)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秋风萧瑟,惊涛拍岸,岸上旌旗蔽空,将士们跨骑龙驹,手执狼筅,凛然的注视着阵前一将,那将军头戴金盔,身披皂袍,腰悬弯刀,横枪立马,手捻青须望着大海淡淡吟出这几句,语气中满是落寞的凄凉。身旁校尉目光悲戚,欲言又止,将军轻轻挥手,示意校尉勿要多言。

就在此刻,忽从远处的海面上传来一阵豪迈的笑声,似是怒号的狂风一般,轰隆隆卷积着洪波一阵阵的涌来,三军俱惊,纷纷抬眼望去,只见三个身影竟直接弄潮踏浪而来,瞬间便从百丈之外来至阵前。

校尉见状,忙拔出佩刀,大喝一声:“止步!”身后军士亦慌忙上前,将三人围在阵中。

将军不动声色,打量着三人,目光定格在为首的大汉身上,那大汉生的异常魁梧,脸色不似常人:阔面重颐,面若重枣,须发皆是紫色。与将军目光相对,也不顾身旁刀枪,又是爽朗大笑,随即拱手浅揖施了一礼道:

“将军,阎某少礼了。”

“哦?紫面阎王,阎青云。”

“哈哈哈哈,将军面前岂敢自称阎王。”

将军轻抚短须,目光游走在另外二人身上,灼灼的盯着其中一人,许久之后却又对着另一人说道:

“想必这位就是庞昱,庞二当家的?”

那人也不答话,只是面含笑意躬身施了一礼。

将军微微抬手,那校尉得了指示,遂令军士收了刀兵,各归本位。

阎青云见状,与身旁二人交换了一下眼神,便又向前跨了一步,再次抱拳道:

“将军,请听在下一言,阎某虽一介武夫,却也知居庙堂则应忧民的道理,这东南沿海连年倭患不断,掠粮船,杀渔民,恶行累累,全赖将军神威,祛除倭寇,百姓才得以安居,如今那皇帝昏庸,竟听信谗言……”

“住口!”

将军见阎青云言谈无状,立时面露愠色,提枪指着三人厉声喝道:

“阎青云,我知尔等常居神荼岛,岛内聚众两百余人,虽自诩身在江湖,却也卫国护民,若非如此,以你们往日所为,本将早已将神荼岛夷为平地,再敢口无遮拦,妄言朝廷,莫怪本将长枪无眼。”

阎青云受了将军这盾呵斥,不禁一怔,感他手中银枪寒光凛冽,虽自负神功盖世,却也有些惶恐,悻悻而退,不再多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