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天下第一诗模(1 / 2)

本章的名字如果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吓一大跳,套用目前挺流行的“谐音梗”手法,乍一听起来会以为是那个“尸魔”,难道想致敬英叔吗?还是想弄点“限制级”的重口味?

现在看先贤教导我们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还真不是说着玩的,只要借各位一双慧眼,马上就会发现,此“诗模”并非彼“尸魔”,老衲的口味也并没有你们想的那么重。

模特(Model),这个职业应该算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也可以说是外来音译词,对于中国大陆来说,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慢慢进入咱们视线。好菜不怕晚,虽然时间段比较靠后,但并不影响这个新兴事务发展壮大和开枝散叶,很多场合这个泊来词已经成为评判美女帅哥的通用标准,有时候甚至成为迷弟迷妹们讨好偶像的口头禅,动不动就说:“姐(哥),你比模特还漂亮(帅)......”

特别是信息时代目不暇接的“翻片儿”速度,模特这个行业衍生和所涉及的领域也越发让人意想不到。什么T台,什么猫步,那都算是入门级的了,

汽车时代有车模,

网购时代有网模,

听说还有专门的腿模、胸模......

真应了那句话,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呀!

车模什么的倒可以勉强接受,咋说也是车展上一道靓丽风景,唯一想知道的是,乌央乌央的那堆人,有几个是奔着车去的。

可是这个胸模、腿模.......

这个嘛......

说点啥呢......

言归正传,有了上面这些铺垫,这个“诗模”现在看来就不那么突兀了吧,还自带文学“范儿”,怎么也比腿呀、胸呀什么的高雅一些吧!

问题的关键是,历史上诗人、文豪这类人应该不稀缺,“诗”的产量呢也没啥说的,动不动就《XX三百首》起步,这个“诗模”听起来挺新潮挺另类的,用什么标准评判呢?

其实不用整的太复杂,用老衲的穿透大法就三个字

——出镜率。

如果将纯文盲和文学教授这两个小众群体排除在外,按照社会一般人的中国文学素养作为评判标准,这个在诗词中出镜率最高的历史人物,还和本书主旨“那一半”相当的契合。

也就是说,这个堪称“诗模”级别的大咖,是个唐朝时期的微胖大美女,

名曰——杨玉环。

可能各位看官等待咱们的杨玉环女士出场已经很久了,四大美人都整出来三了,这“殿后”的咋这么矜持呢,而且大唐时代要说那一半,怎么能缺了这位呢?

甚至带点文艺范儿的还会联想,这位爱妃是醉着出镜还是醒着登场?是原生态还是瘦身版?......

毕竟各种文史或戏剧作品中,玉环女士出场和剧终的那一幕幕,绝对是脍炙人口,闭着眼睛都能浮现出经典“镜头”......

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老衲这里,杨玉环竟然迈着“猫步”,还一身“文学范儿”,以“诗模”身份T台亮相......

这到底算是脑路清奇还是哗众取宠?

不管算什么,既然敢顶着“诗模”光环出道,那必须是与众不同或者说有点干货的,T台那么“潮”的地方,是随便就可以上的吗?

虽然老衲的风格不太喜欢引用典籍原文,但是鉴于本章杨玉环身份和名头的特殊性,在开始玩“穿透”之前,怎么着都得来点“拷贝粘贴”了,要不何以服众!

白居易《长恨歌》(节选)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李白《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郑畋《马嵬坡》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

出于篇幅考虑,暂且引用到这儿,老衲还是习惯于用自己的语言和各位交流。

据粗略统计,和这位杨大姐有关的诗词名句不下30首,这还是以老衲肤浅的古文功底搜刮的,可能还有比较生僻的没能发现,这已经不重要了,就这个基数,已经是遥遥领先,这诗词当中的“出镜率”,杨玉环说第二,估计没人敢称第一。

其实数量还不是最说明问题的,关键是这质量也是杠杠滴!其中更不乏广为流传的名句,如此“量价齐飞”的实力,试问还有哪位能抢得了“诗模”这个称号(这里也包括史上知名的那些男性人物)。

所以,老衲哗众取宠的嫌疑应该解除了,顶多算视角独特,这个“诗模”的职称应该算得上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一个古代女子,没有所谓的高贵皇家血统,这就注定不能以X公主或X格格的身份来包装炒作;

也没听说有什么赫赫战功,可能这位娇滴滴的玉环女士连重一点的兵器都提不起来,和拓跋木兰根本不是一个型号的(详见第16章);

如果硬往什么忠贞节烈方向凑合,好像也够呛,这大姐至少是二婚,而且还有伦理污点(扒灰儿)嫌疑,虽然是被动的受害者,貌似也不太好交代

这就奇了怪了!

历代文人,包括很多文豪级别的,为什么就对杨玉环情有独钟呢?

如果说那些文人骚客都喜欢美女,那几千年来美女可多了去了,别的不说,最有名的“四大美人”,貌似杨玉环都没排上第一,那三位怎么没有如此“高产”呢!

如果说贵妃身份,有皇家气场,好像也牵强,历史上好像不止唐明皇坐拥绝色美人吧,况且论起能力,杨玉环和吕雉、武则天相比,那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要是不比脸蛋儿,杨玉环的魄力和手腕儿连那个有麻疹后遗症嫌疑的贾南风都不如(详见第15章)。

有点意思了,真不愧为大唐盛世无与伦比哈,就连大美女出道和包装路线都如此与众不同,连在现代都算前卫时尚的职业都能贴上,而且毫不违和,真怀疑是哪个名模一不小心穿越到东土大唐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这里面肯定是有点“料”的,恰巧老衲的风格也十分不情愿去翻炒什么“贵妃醉酒、霓裳羽衣”之类的,去扒一扒这里面的“料”也算是臭味相投。

那就别矫情了,整几个小“料理”权当给大家下酒。

第一道小菜,吃饱了撑的

这咋一开始就骂人呢,有点没素质了啊。

确实,这句“俗话”自带贬义,有点不文明的赶脚哈,但是这句最能说明问题,还不那么透着酸气。

如果非得来点“高雅”的,也有,出处也是相当正规,那就是

——“饱暖思淫欲”,

够文绉绉不。

之所以引用这句有点三俗的话,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这个大唐盛世给闹的。

先看看啥是盛世?

什么歌舞升平、夜不闭户之类的,那只是表象,给别人看的,如果套用学术名词,那叫“宏观经济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