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夫妻肺片(1 / 2)

既然时间线已经到了大唐,就不用扭捏作态了,这个时代名气最响的“大姐大”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是谁,而且为了烘托剧情气氛,上一章还弄了一位比较冷门的“文佳皇帝”陈硕真来热一下场。

这些都好理解,无非是一些写手常用的路数嘛,为了营造氛围整点铺垫前奏啥的!

怎么着也该请出那位重量级的武媚娘登场了,这才是权威官方认证的一代女皇,不敢说空前,因为下手没有陈硕真快,起码也算绝后了,后世的女狠人不管垂帘也好、政变也罢,始终没敢碰这个“皇”字。

确实是这么个理儿,可再一看这奇葩的标题,估计深谙老衲套路的看官们,某种“不祥”预感马上油然而生。

这不就是川菜吗,香辣可口价位亲民,咱老百姓都喜欢,也能消费得起,关键是这和那位女皇有一毛钱关系吗?

你这妖僧又想整什么幺蛾子?

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这位女皇基本上能想到的炒作手段都被用烂了,别说渣了,连汤都是凉的。各位应该知道以老衲的秉性,剩菜凉汤一直都是嗤之以鼻的,摘录史书和翻抄剧本那些活儿基本上不接,属于比较“挑食”的那种。

但是某些重量级女性大咖还不能轻言绕过,否则这部作品就会“不成人形”,写作水平不高估计各位还可以理解和容忍,直接缺胳膊少腿没有“人样”,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看来还得祭出那个“穿透大法”,之前的经验也证明,解决那些剧本泛滥和出镜率过高的历史“红人”,这招还是蛮管用的。

既然这位女皇已经“红透”了,再单独去捧臭脚也没有意义,还有炒冷饭和复读机的嫌疑......

咱们不妨尝试一下在某水果卫视当前正流行的另一种“翻红”的手法

——成团。

盛产风云人物的大唐,够级别和武媚娘“组团”出道的大咖还真不缺,李治、上官婉儿、太平公主...,甚至上一辈老戏骨李世民都和她有关系。

综合评比一下,“乘风破浪、火箭101”......,

貌似都不太着调,从配合默契和收视率角度分析,最佳方案就是

——“夫妻组合”。

估计有的看官会产生些许担忧,特别是那些追剧控,就凭那个“妻管严、病秧子”唯唯诺诺的李治,能扛起收视率的大旗吗?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惯性思维”作怪,很多事见多了也就信了,很多史家典籍对此现象也有说法,如:曾参杀人、众口铄金等。

如果觉得心理学太深奥,那就只看本章的标题,对川菜有一定了解的肯定知道,夫妻肺片这道菜的原料有好几种,但就是没有“肺”,主料其实是牛肉,老衲一开始也被这个菜名给骗过,以为这道菜很不卫生呢。

其实历史也一样,历史有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经常看到或者想象的那个样子,所以才有“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至理名言,也催生了那个老衲常挂在嘴边的武功秘籍“穿透大法”。

既然是两口子组合成团,那就从夫妻关系说起吧

秀恩爱的桥段肯定没啥意思,先说说那次“感情危机”,也就是把武媚娘惊出一身冷汗的高宗麟德元年废后事件。

表面上看,这次废后事件最后武媚娘大获全胜,不但没废成,还获得了“听政”的机会,蹦的最欢的上官仪也被咔嚓了,种种迹象都表明李治这“妻管严”标签是摘不掉了。

可真正的事实是这样吗?到底是妻管严还是管妻严?这些都得从事件的背后才能摸清脉络。

以当时武媚娘的实力,虽然刚刚荣登皇后宝座,但还没有达到让反对派对她本人忌惮的程度,这次废后主要目标是奔着当时的皇储去的。当时的太子李弘是武后亲生,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李弘之前还有一位被废的太子李忠,虽然被贬梁州,但仍有一帮死党在朝堂之上身居高位,废后的主谋上官仪就是死党之一。

估计一开始李治就已经看出来了,这不是跟他们家媚娘过不去,当时新晋武皇后的实力还入不了这帮老家伙的法眼,而是废太子一党要搞事情。那几个老蚂蚱朕从来就不在乎,这个萧墙之乱才是需要严加防范的,这才是皇家的大事。

所以说最后的处理结果,上官仪被杀只是插曲,废太子被一撸到底才是重点,而且还被强行拆迁,梁州都不让住了,直接去黔州凉快去吧。最微妙的是“乘凉”的地点,黔州(今贵州),正是当年李治他大哥李承乾被废以后关“禁闭”的故居。这哥两当年的恩怨也不用多废话,属于历史圈内已经烂大街的“夺嫡”剧情,简单说就是最后他两只能剩一个的那种关系,从这样的安排来看,这个李忠绝无翻身之日了,最后被赐死也不意外。

至于这次事件武媚娘的作用,仔细捋一下,可以说没啥作用,现在俗称“打酱油”,李治保的也不是她,而是朝局的稳定,不要太过自作多情。

有的看官估计会问,就算你分析的有道理,那武后借此事件获得“垂帘听政”的机会怎么解释,这明显是最大得利者呀,已经借此正式上位了。

有时候这个“帘”垂在那里只是表明一种态度,把废太子彻底压制只是表面效果,难保朝堂之上没有怀念旧主或者在那打小算盘的。想维持稳定,关键还得树立新皇储的威信,如果太子年纪尚小,树立太子他妈的威信也是一个好办法。无非就是告诉那些心里还有小九九的大臣们,别想太多了,如果胡乱搞事情,就算朕不计较,帘子后面那位孩儿他妈也不会轻易放过你!

哦!照此说法,这位李治的造型和那些剧本里的也不太一样啊,难道还是个猛人不成?

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们,

不是一般猛,是非常猛!!!

暂且略过那些“文治”,先看看对外战争的“武功”就能略见端倪。

唐帝国的北方强邻突厥当年把李治他爹都整得直蒙圈,用各种手段勉强压制并将其分裂,但是到了李治时期,西突厥的实力依然恐怖,装作看不见是绝对不行的。

李治接班之前是否运筹帷幄实在不好判断,有据可查的是,接班以后不长时间就调兵遣将用兵西域,几年以后苏定方彻底干灭西突厥。

注意,李治的战果和他爹不一样,没整那些阴谋阳谋弯弯绕儿,而是直接团灭!

用史地不分家的手法更能说明问题,生擒西突厥老大的地点是现在的乌兹别克(塔什干),设立安西都护府的地方是龟兹(新疆库车),地理知识能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扯太多废话了。

够猛不!

东部战线那就更不能不提了,当年这一片的“扛把子”叫高句丽,说到这里必须多磨叽两句,这可不是现在的朝鲜半岛,当时的高句丽在东北方向可以称得上是巨无霸,后来的朝鲜顶多也就是高句丽的一个省。

这样一个潜在的对手,只要中原政权内部消停一点就肯定不会放过,从隋炀帝到李世民,都是废话少说,抄家伙就干,可惜的是战果并不明显,拖拖拉拉地摩擦了好几十年。

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难免夜长梦多,后来的开元盛世估计也够呛。小打小闹指定是不行了,李治在平定西突厥之后,用了近十年的准备,直接发动了向高句丽的全面战争,这次可不是跟你打着玩儿,而是灭国之战,反正咱两只能剩一个,各自看着办。

结果呢也不用多说,两年之后拿下平壤,东北亚这片儿彻底被大唐帝国控制,剩下俯首称臣的新罗才是现在朝鲜半岛的基本雏形,而且心甘情愿当起了小弟(附属国)。

呵呵,这么看武媚娘的这个小女婿还是个猛男呀,东西两面开花。

这还不是最狠的,历史上中日的首战也是李治发起的!

历来倭国就有干涉朝鲜半岛的冲动,唐朝对半岛用兵它自然也不能闲着,只不过李治从一开始就没惯着它,唐朝大将刘仁轨白江口一战把倭国彻底打出了恐惧症,一千多年不敢嘚瑟,还死皮赖脸地派出了遣唐使。也就是后来李隆基好说话,要是李治还在,他们估计都不敢派人来。(此段应该有掌声)

看来凡事就怕认真二字,老衲只是稍微的“用力”一下,这位妇女届扛把子的风头就让她男人给抢去了不少。

好吧,这小女婿对外确实是狠茬儿,可回到家里不照样服服帖帖吗,看咱们媚娘的眼色行事。

哦!是这样吗?把视线转向内部扫一眼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