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王中王(1 / 2)

一看题目,经常赐读本书的看官估计已经猜到了,按套路一定会有个“友情提示”的,要不整跑偏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确实,如果不提示一下,还真有“植入广告”的嫌疑,这不就是某火腿肠的广告词儿吗?难道看你的文章还得自备一桶泡面不成?

先奉劝各位一下,泡面和它的“伴侣”(你懂得)拿来应个急可以,从营养和健康角度出发,还是少碰为妙!

按时间主线来看,乱哄哄的两晋南北朝算是熬过去了,从个人喜好的角度也实在不想写太多,接下来是咱们期待已久的盛唐隆重出场。

要说汉、唐这两个时代,不但在中国历史上风光无限,在整个世界史的地位也举足轻重,曾经屹立于世界之巅。就算撇去那些高大上的噱头,仅从本作品主旨“那一半”的视角来看,那也绝对是风光无两,妥妥的重头戏。

看过前面章节就很容易就发现,两汉三国时期的“产量”是各个时代中最高的,照此看来,作为同样重量级的盛唐,应该是值得期待的。

简单一划拉果然不出所料,东土大唐的牛掰“女施主”,不仅数量众多,“质量”也堪称顶级,可以说算是“量价齐飞”,着实让老衲兴奋了好一阵子。别的先不说,就是那位一代女皇武则天,绝对称得上是众多奢侈品牌中的“限量款”。

哦!既然要掰扯东土大唐的“那一半”,这一位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再看你的题目“王中王”,这么拽的名头,除了那位女皇,还有哪位大姐能撑得起来,本章的女主是武则天对吗?

不好意思,不对!!!

先公布正确答案,本章的女主名字叫——陈硕真。

一脸黑线了吧?

这谁呀?不熟呀?

没关系,一会儿就熟了!

不管什么剧本,都没有一开始就“高潮”的,这样的话也没有导演敢去拍,怎么着也得先预热一下,这是必备套路,老衲也不能脱俗不是。

试想一下,如果不把乔峰、鸠摩智之类的武功写得天花乱坠,也显不出咱们扫地僧的绝世神功呀!(详见《天龙八部》)

还有就是上文老衲把那位一代女皇给定义成了“限量款”,各位是不是感觉不那么对劲,听说中国史上仅此一位呀,按照常理来说应该是“绝版”才对呀?

难道还有别的款式的“女皇”吗?

猜对了,还真有!

都不用往远了看,在武则天的同时代还真出了一位“女皇”,而且也绝不是高仿山寨版,按时间来算,这大姐比那位武媚娘称帝还早三十多年,谁“高仿”谁还不一定呢!

这位先下手为强的女施主,就是本章要好好唠一下的,靠小女子一己之力混个史书留名的“文佳皇帝”

——陈硕真。

如果认为咱们的武则天是妇女届的“王”者,那这位陈硕真就绝对够得上“王中王”!

因为凡事都有个先来后到嘛!甭管历史影响力如何,仅就称帝这件事儿,陈硕真就比武媚娘先走一步,不服都不行。

如果脑洞再开一点,把武则天比作“泡面”的话,陈硕真就是最搭的那一款“伴侣”,都不用做广告,咋说也都是女皇级别的嘛,“泡”在一起挺对味儿。

烧壶开水,放上“伴侣”,开泡!

能让陈硕真女士在历史圈成功“上位”的背景事件,其实算是个“老梗”,都是咱们在文史读物和正版教材中经常见到的那些,

什么苛捐杂税、民不聊生、揭竿而起......,

比较统一的说法称为农民起义。

按理说这个农民起义在历史圈里属于“频发”事件,套路嘛也跑不出那几种,再说和本部作品貌似有点不搭,怎么还跟本章女主扯到一起了呢?

用广告词儿来说,唐初的这次浙东起义事件算是“不走寻常路”。

如果用某样板戏的台词,“这个女人,不简单”。

历史上起义造反事件都是有一个对外称号的,有发起者自己杜撰的,也有后世史学家“冠名”的,没个名号怎么扯大旗呀!起义带头人也会给自己弄一个“头衔”,大多数情况下是自封的,比如:

黄巾军的张角号称“天公将军”,

北宋方腊自称“圣公”,

比较狠的要数洪秀全,居然号称“天王”。

可这些位跟咱们本章的女主比起来,简直就是“弱爆”。

陈硕真作为唐朝初年浙东农民起义的领导人,如果说是个女性,惊诧之余还能勉强接受,有大哥大就有大姐大,男女平等嘛,估计史书上顶多也就是一笔带过,有没有名字都不好说。

真正让她成功出位并史书上“签名”的是,这位女头领竟然敢对外称帝,还有自己的年号“文佳皇帝”,听说也组建了一套“班子”,仆射(相当于宰相)、大将军一应俱全,估计羽林军千牛卫啥的也是配置到位的。

俨然一个小朝廷!

由此可以推断,陈硕真女士应该文化水平不低,起码不是什么最底层受压迫的农村妇女,在浙江小县城能对千里之外帝都长安的官僚体系了如指掌,就凭这点,这姐妹绝对够让人刮目相看的。

道理也很简单,在当代如果哪个城中村出了位留学生,喝了几年洋酒,回到老家在那大侃什么“参众两院议会制”,是不是众乡邻在蒙圈之余,也得竖起个大拇哥。

这么一看,那句鸡汤——“知识改变命运”,还是值得好好品味一下的,连造反这个掉脑袋的行当都需要“知识含量”!

一般情况下,哪朝哪代都有一些矛盾激化聚众暴乱的事件,女头领呢也不是没有,最典型的就是曾火爆一时的某系列武侠片,经常看到一帮神叨的小妹儿,举个灯笼踩个高跷,簇拥着“XX老母”盛装出场......

如果是这样一帮神叨的选手,估计地方官的奏折都到不了最高决策层,顶多到兵部就搞定了,尚书大人顺手签批个红头文件,着令地方政府认真清缴严加管教,抽个空可能会向皇帝汇报一下。

但是,陈硕真的这次唐初浙东起义,肯定是历史上最特殊的的一次“汇报”流程。

因为在上报奏折中会出现“文佳皇帝”字样。

不管省里还是部里,不论刺史还是尚书,甚至连仆射也算上,看到这几个字都得哆嗦,别说签批处理,多看两眼都不敢,拿着都扎手,应该是以最快的速度汇报到最高领导层,也就是时任正牌皇帝——唐高宗李治。

估计一开始李治还挺纳闷,东南山区的一个小暴乱都弄到我这里,不知道朕很忙吗?

可是在他看完之后,肯定是没心情抱怨了......。

这还了得,自打始皇帝以来,闹事的多了去了,顶天神叨的叫个“天王”啥的,还没见过哪个敢自称皇帝,看奏折称帝的还是个女的,把我这个正规“职称”当空气吗?让朕情何以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