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南山南(1 / 2)

上一章掰扯了半天“女汉子”木兰女士的家庭住址问题,虽然目的是为了佐证木兰家族是鲜卑军户,估计还是让一些看官不太适应,历史文章老是整一堆地理内容干嘛,不搭噶呀!

其实,历史圈里早就有一个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说法:

——“史地不分家”。

不管是列入正规中国史教材的内容,还是当下网络自媒体中的历史类文章,大多都喜欢来个“地图”,常见的比如“历代疆域图、战国七雄图、五代十国图”等等。

其实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也相当的必要,有时候光是文字在那长篇大论,还真就容易蒙圈,用俗话说就是找不着北了,特别是那些分裂割据时期,不来个插图版,神仙来了也整不明白。

既然说到史地不分家这个话题了,咱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在历史上通常把中国分为几个地理区块

——中原、关中、漠北、西域、江淮、辽东.......等等

而且各个历史时期划分方式还不太一样,上面只是部分列举大家比较熟知的地理区块称呼。

参照“气象学”、“金融学”常用的“热度分析图”手法,本章咱们先照葫芦画瓢整一个——“各大区块历史热度图”。

不用说,这个历史热度最高的地区肯定是——“中原和关中”。

如果用颜色表示,那就一个词儿——全线飘红!华夏发源地在这片儿,帝都大部分在这片儿、历史猛人大多数也是这混的,想不飘红都不行。

热度稍差一些的应该是——江淮、漠北。

颜色估计是粉的噜儿,不那么刺眼了,但也不那么安静,漠北游牧民族一直和中原政权对抗,东南江淮那片儿,也时不时弄出几个割据政权,狂刷存在感。

第三个热度等级是——西域、辽东

颜色嘛,黄了吧唧,有点偏冷色调了,这几个区域虽然面积广阔,但是很多王朝根本就“够不着”,汉和唐尚能染指,两宋使了吃奶的劲也没摸着,别的分裂小国那就更白扯了。严格说,真正完全控制是在清朝实现的。

上面列举的这些内容,引入本书用来论述历史话题都有点格局偏低,其实这已经完全归属于一个新兴热门学科——地缘政治学。

不知各位是否注意到一个现象,上文老衲天南海北说了半天,好像少了点啥?

那就是当前赫赫有名的岭南地区,前些年叫珠江三角洲,现在还有个新名字叫“大湾区”。

叫什么不重要,据说这一片儿的GDP和当年的亚洲四小龙都有一拼,甚至能顶的上欧洲几个小国。

如此重量级的地区,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可着实“刷”得不怎么样。

如果没记错的话,第一次让大家熟知这个区域的事件是南宋的那个末代小皇帝逃荒逃到了这嘎,还有那篇知名度颇高的《过零丁洋》。至于第二次嘛,那就间隔有点长了,长到都留起了辫子......

那就是作为近代史开端的“虎门销烟”,可以说退圈蛰伏了一千多年。

如果说历史是有厚度的,岭南地区肯定略显单薄,套用上文那个“历史热度图”的话,这片儿明显是冷色调,瓦蓝瓦蓝的。

但这不代表就没有“料”,仔细梳理一下脉络,还真有小惊喜!

当然,和热力值颇高的什么逐鹿中原、横扫漠北之类的相比可能不算啥,不过倒是正和本书的“口味”,因为“南山南”(岭南)这一片最有料的,是一位女王级别的人物

——冼英。

更熟知的名字

——冼夫人或谯国夫人。

冼英所处的时代正是作为晋朝“后遗症”的南北朝时期,这个动荡的时代正像前面章节说到的那样,简直就是“猪毛炒韭菜,乱糟糟”,还记得上一章确定木兰家庭住址的时候吗?为什么那么磨叽,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拜错山头站错队,弄到别的老大的地盘上,后果会很严重。混在这个时代别说功成名就了,想独善其身都不容易,说不上哪天城头上面就换了大王旗,就算不当出头鸟,站错队的后果也够喝一壶的了。

当时冼夫人及其家族世代统领的岭南俚人地区(今两广区域),如果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欠发达那是肯定的,和现在的珠三角完全不是一码事儿。

所以说开疆扩土干一番事业那是扯淡,能自保就不错了,至于当时中原北方正流行的“远交近攻”策略,也得自身有实力才能操作,要不然就是自杀,论实力冼夫人家族是绝对玩不起的,那时侯可没有大湾区强大的财力支撑。

作为俚人部落联盟的老大,当时最务实地做法就是

——“近交,远不理”,

也就是和与自己相邻的南朝政权搞好关系,睦邻友好嘛!

至于那个北朝,你也够不着我,我也不招惹你,咱们就当彼此不存在,眼不见心不烦。

冼夫人显然就是“务实派”的代表,能保持岭南地区长期稳定团结,不惹事也不怕事,并没有被乱糟糟的局势所裹挟,真正做到了“识时务者为俊杰”。

估计有人会问,就那片儿当时的实力,还能翻起什么水花不成?

确实,南北朝时期的岭南,和今日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惊天大浪好像有点扯,把水搅浑的实力还是有的,改变历史进程的可能性也不是不存在。

春秋时期半开化的越国都能趁你虚要你命,把吴国给干翻在地,冼夫人如果是个惹事儿的主,最起码南朝政权的日子也肯定不怎么好过。

事实也证明,两广地区兵源的战斗力也不是吃素的,问一下“越猴子”就能知道有多厉害,上世纪那场南疆自卫战,估计他们听到两广口音就浑身直哆嗦吧。

那么,自己不惹事儿,再和邻居搞好关系,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如果是大一统时期,只要不称王不嘚瑟,差不多可以美美滴睡上一觉。可是别忘了那时是个什么时代,你想好好睡觉,邻居家闹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还能睡得着吗?

所以说只会识时务,只会眯着眼睛装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足够毒辣的眼光,具备能面向未来的准确判断力,才能达到独善其身的目标。

而这两点正是冼夫人不同于同时代其他领导人的独特之处!

南北朝时期基本上每个政权都有来路不正的嫌疑,各种不服气和院里起火事件也是家常便饭,冼夫人的好邻居萧梁政权也不例外,侯景之乱差点就断送了小命,这也给平乱功臣陈霸先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巧合的是,这个陈霸先发迹前的任职所在地正是广州地区,眼光独到的冼夫人通过和其交往,应该是发现了这位陈总裁的潜力,这也决定了她和她丈夫的重要选择,坚定地站在平乱的一方,为之后能继续和南朝实权派保持关系打下基础。

如果不具备长远眼光和准确的判断力,一味地瞎掺和,很可能南朝内乱平息后,直接就和冼夫人的势力大打出手,不管胜负如何,整个岭南都会乱成一锅粥。

写到这里咱们不妨来个小插曲,算是解解压吧!

前几年火爆一时的神剧《琅琊榜》不知道大家是否还有印象,除去艺术加工的部分,基本能判断出来,剧中这个萧氏政权的原型,应该就是南北朝时期的梁朝。

至于剧中那个林殊的小情人霓凰郡主,在赐读老衲本篇拙作的同时,难道没有点什么感觉吗?

南疆世家,平乱功臣,为保萧氏社稷征战四方......

影视剧制作虽然可以适度“加工”,但也得充分尊重历史架构,参考以下人物原型,要不很容易跑偏,甚至把作品给整“散架”。

那么这个霓凰郡主的原型又有什么“梗”呢?

反正老衲怎么看这位霓凰郡主就有冼夫人的影子,不知各位是否有这个感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