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绝不能让战争停下来(1 / 2)

在盘古军暂时隐藏在山中努力发展的时候,北魏和后秦之间的战争并没有因为冬天的到来而完全停止。

对于北魏来说,再退一步整个东并州就再无更好的可守险要;而对于后秦来说,也不可能把已经吃到肚子里的地盘再吐出来。

虽然因为下雪双方交战的频率和烈度都降低了不少,小规模的交战却始终没有停止。

而且后秦想要更进一步的企图特别强烈,因为他们已经得知北魏北方的军队快要被契丹人打垮了。

北魏的北方军团一旦彻底战败,整个河套地区就会全部丢失,辽国大军将兵临雁门关。在这种形势下北魏很可能秘密从南部前线抽调兵力北上支援。自己这边只要再加把劲,随时都有可能突破拉锯的防线一路北上,至少也能吞下大半个北魏地盘。

因此在那一刻之前,对北魏军的压力丝毫不能放松,随时准备迎接期待中的大胜。

不过降雪还是帮了北魏一个大忙,战斗烈度的降低也意味着物资消耗的降低。战争从来都不仅仅是比拼军队人数和战斗力,很大程度上也是经济国力的比拼。

北魏本就地小民少,主要财赋来源的北并州也不是什么天府之国,一直持续之前那种高强度的战斗肯定撑不了太久。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北部军叱利骨终究强撑到了第一场雪来临。草原上的冬天要比南面要严酷得多,辽军也不得不停下了攻势,只能等来年冰融后再重新发动进攻。

不过这就苦了各方治下的秦人百姓了。

前线的战斗就算是全部停止,可在军队不撤回的情况下,后勤补给是一刻也不能断的。北方的大雪寒风中不知冻死了累死的多少破衣烂衫的秦人民夫。

可以说,由盘古军这颗小火星引燃的连锁战争很大程度上消耗了北方各方胡人势力的实力,这个冬天也算是各方喘息的一个机会。

这也是唐笠这段时间心中的一个隐忧。

北方的冬天比较长,几个月之后各方是否还能像之前一样继续开打谁也说不准。一旦各方罢兵,自己这只两头打劫的队伍很有可能会成为后秦和北魏两方都要围剿的对象。

经常和陈道清聊天的唐笠大致知道一些近两百年的北方历史,自己并不是第一支也不是唯一一股反抗胡人的秦人武装。其中有几股秦人势力当年的声势要比此时的自己浩大得多,像冉闵那样的甚至正式建立过政权。可他们无一例外都被击败扑灭了,其中好几支都是各方原本敌对胡人势力联合剿灭的。

胡族入华的前一百年最为混乱,也是秦人反抗最为激烈的时候。后来胡人也学乖了,不但对自己地盘上的秦人武装采取了第一时间剿灭的策略,对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秦人武装,前一刻还在相互攻杀的胡人下一刻就会联合起来先对其进行绞杀。

形成这种情况原因也许是胡人入主中原后战略眼光长进了,也许是横压天下近千年的大秦在胡人心里的积威太盛,还有可能是百年前冀州冉天王的《杀胡令》给胡人造成的心理恐惧太过深刻。

总之剿灭所有秦人反抗势力是所有胡族的第一要务已经实际上成为了各族胡人的默契和共识。

这也是唐笠一开始十分奇怪这莽莽太行山里自己居然是唯一一股“山大王”的原因。无论是突厥人还是羌人,只要发现有秦人结伙进山都会直接认定是反抗势力,第一时间就会倾尽全力进行围剿,绝对不会让其有发展壮大的机会。

这样一来当初贺鲁花那样贸贸然的进山围剿就解释得通了,那根本就是每个胡人将领的下意识反应。当然也有他太过轻敌,想不到盘古军在山里那么能打的原因。

唐笠甚至认为要不是北方一直都在混战,人少的胡族青壮基本全都是兵,必须得有秦人给他们种粮食、当民夫、治理地方以及收税,北方的秦人早就被种族灭绝了,就像另一个世界的印第安人一样。

因为这个隐忧,唐笠坚定的认为决不能让各方战事停下来,至少不能让突厥人和羌人的战事停下来。

在山中坐等是没用的,自己必须继续下山不断攻击,让双方一直保持一种热血上头的状态。当然策略还是要有的,不然就不是搅屎棍而是吸引火力了。

于是,就在即将过年的时候唐笠率军再次出山了。

这次唐笠选择的目标是后秦军的补给队,因为目前后秦军是明显占据优势的一方。这从之前劫掠的两方辎重队细节上就能看得出来,后秦军的补给很明显的更为充足。

天寒地冻的,唐笠这次只带了两百人出山,却全部都是最精锐的人手。

李程的斥候队已经扩充到了百人,又从各队中抽调了一百骑术过得去的老兵,且所有人都配了双马以增强机动力。反正此时抢进山的马匹数量十分充足,纵使损失一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本来山里也就根本养不活那么多,冬天没有草料,马可要比人能吃多了。

这二百人出发前都换上了之前缴获的北魏军战甲,当初留下这些为的就是这一刻。

被胡人统治得久了,不但很多胡人都会说些秦话,很多北方秦人也都会说点胡语。就连唐笠自己都跟着学了不少突厥话和羌话,冒充起来并不是很难。

除了这二百人以外,还另有一百步兵随行,他们是留在大山边缘接收和转运战利品的,当然也能在必要时接应出山的唐笠。

照例先在山中向南潜行,只是有雪的山路难行,唐笠带人走了两天才出山。

受秦人文化影响,文化粗陋的胡人也都是过春节的,临近过年时向前线运送的物资也频繁和丰富了许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