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山中发展(1 / 2)

北魏军的反应也着实是慢的可以。其他几队巡逻队过了大半天才发现了那三百具同僚尸体。而且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报仇,而是立刻聚集在一起先求自保。

他们实在是搞不清能一下子全歼三百骑兵的对手真实实力到底有多强,心里实在没底自己会不会成为对手的下一个目标也被一口吃掉。

而前线主力那边,无论是困守上党城的拔延可石还是防守着漫长防线的拔延那环都没有第一时间决定增兵围剿,实在也是再抽调不出更多的兵力了。

一时间和后秦军对峙前线的北魏军被迫中断了补给,直到十天后将所有辎重对都集中到一起后才把补给续上。

在这期间突厥人能做的除了全力防守,就只剩下了屠杀秦人百姓泄愤这一件能做的事了。这次盘古军露面的时间很长,突厥人已经搞明白了劫粮的是谁了。

得到消息的盘古军反应就迅速多了。唐笠将在山中缓慢南运物资的任务全部交给了跟随进山的秦人百姓,仅留下了一屯五十人盘古军士兵负责组织,自己则带着盘古军主力再次北上出山。

这次出击不是为了打劫北魏辎重队,就是为了寻机攻击四处屠戮泄愤的官军,并且将所有愿意进山的秦人百姓全部接进山。

在连续击杀了十几股数十人一队的北魏军后,突厥人直接就缩回了上党一线再也不敢四处泄愤了。北魏东部军的两位主帅虽然恨得牙齿都要咬碎了,却也没有更多人手组织大规模的围剿队伍,此时就连每半个月押送一次集中补给的兵力都是勉强凑出来的。

而经过突厥人这么一折腾,上党以北大片地区的秦人百姓也都知道自己没了活路,开始拖家带口的向东投奔盘古军。即便还有一些舍不得离开家园土地的,也都把盘古军的仁义威名散布了出去。

一时间,整个东部并州无论是突厥人还是羌人占据的地盘,盘古军名声大噪,犹如横空出世的秦人救星般的成为了所有秦人百姓的希望所在。

而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作战,盘古军抢到了数量庞大的物资,尤其是粮食。不得不说这还得益于北魏和后勤的大战,否则平时哪有这么多物资自动集中起来让盘古军来抢。

就在盘古军众人都战意高昂的想要继续出击的时候,唐笠却冷静的按下了暂停键。

按照盘古军一直以来的作风和习惯,唐笠详细的和将士们解释了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进山的百姓人数已经近万了,这些人虽然不缺吃喝,但住的地方却无法凭空变出来。进入十月后已经是冬季了,山里气温又低,不尽快给所有人都建一所能遮风挡雨的住处的话就要冻死人了,尤其是那些体弱的老幼。

盘古军虽然人数不多,却是组织的关键力量,全力投入建设将大大加快建设速度。

二是已经重视起来的北魏和后秦都加强了对后勤补给线的保护,劫掠的难度已经大大增加了。

无力围剿的北魏一方相对比较好打,却是不能再继续抢了,否则很可能会因为力量失衡导致直接崩溃。

所以再要抢也只能去抢后秦一方,双方势均力敌继续相持才对己方最为有利。

而占据优势的后秦一方因为兵力充足,对后勤补给线的保护力量很强,稍有不慎就会让己方遭受难以承受的损失甚至失败。

鉴于这两点,盘古军应该暂停出击,一边尽快安顿好进山的百姓,一边消化这段时间的收获。

唐笠的解释获得了所有人的理解和认同,大家立即开始热火朝天的做着各自的事情。

唐笠作为另一个太平世界中的普通老百姓,其实并不知道如何在如今这个乱世生存和发展,想来想去发现也就只有秦人百姓这一股力量可以依靠。

可被胡人蹂躏了二百年的北方秦人力量太过分散且不抱团,想要将其能量激发出来,唐笠能够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用另一个世界建立新中国的大招----尽一切可能发动群众。

具体做法唐笠知道的不细,也没地方去查去问,只能尽力回忆脑子里的碎片信息总结后摸索着照做。

比如诉苦大会,比如优待和转化俘虏,比如军民鱼水情,比如人民子弟兵,比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后可能还会搞个古代异界版的土地革命,将所有百姓彻底牢牢的和盘古军捆在一起。

因此暂停了出击的盘古军在唐笠的带领下暂时停止了所有训练,全力投入到了建设中去。

最早的盘古寨肯定容纳不下万人,唐笠就组织人手在更东边的太行山深处另寻了一处山谷作为新的定居点。

这个被命名为盘龙谷的地方距离盘古寨差不多半天的脚程,地形也很合适。盘龙谷并不是单独的一个山谷,而是有小道相连的数个小山谷的合称。适合建房居住的面积加起来很大,挤一挤足够容纳至少两三万人。

在每个谷口处设立高大但不长的寨墙后不但能够凭借地利抵挡外敌入侵,一处失守后还能退到其他谷中继续坚守。再加上地处太行山深处,仅论防守条件甚至比盘古寨还好。

唐笠甚至想着以后将已经在盘古寨中安家的所有人都迁到盘龙谷,盘古寨就当做纯粹的驻兵地。

尽管只用先建一些最简单的草屋,但工程量也着实不小。好在人手足够充足,秦人又是极度的吃苦耐劳,加上人人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家人建房,山中的材料和粮食也很充足,因此进度十分快,终于赶在了第一场雪下之前建好了能够容纳所有人的简陋木草屋。

在整个过程中唐笠和全体盘古军都和百姓们一起劳作,同族之间的认同感很快就建立了起来。以至于每晚唐笠拖着疲惫的身体坚持给盘古军上的课,主动来旁听的百姓都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