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未雨绸缪92(2 / 2)

良娣张氏是唐明皇的姨母窦氏的孙女。唐明皇李隆基的母亲昭成皇后窦氏去世后,他姨母变成氮气抚养隆基兄妹的职责。为此,隆基对姨母老么视为慈母一样的对待,亲近而敬重有加。李隆基即皇帝位后,便封这个姨母为邓国夫人。姨母家的孩子都封官加爵,其四子的女儿便成为太子李亨的良娣。良娣素有“慧中而辩,能迎意傅会”之赞誉。故此,深得太子李亨特别宠信。太子每当遇到棘手之事,就跟良娣张氏商议。

“如今,国难当头,徒哭无益,既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弄坏了身子,神经受伤害。父皇已经年迈,殿下应该挺身而出,勇于担当起戡乱重任才是。”良娣张氏闪着明眸嘟嘟着小嘴劝说道。

“我何曾不想?只是父皇不让也不放权,怕我不听话了。要是我真的出风头,恐怕我会步前太子瑛兄的后尘。”李亨愤愤地说道。

李辅国趁机进言道:“皇上已经两次下诏,答应让太子监国,可是说了不算,算了不说。老奴窃下思忖,先前是李林甫,现在有杨国忠,他们都害怕太子监国。为此,不惜想法设法百般阻挠,他们明一套暗一套,肆意进行谗毁。如果不想法除掉奸相杨国忠,殿下很难有出头之日。幸好皇上并没有更换储君之意。”

“虽然没有更换之意,可是,皇上却要殿下无限期地等待下去。殿下要是沉不住气,出风头,被打挨罚是必须的。为殿下明事理的大臣,韦坚、李适之、皇甫惟明、王忠嗣等人,一个个都为之做出了牺牲,现在想来,依然不寒而栗。”良娣张氏之肺腑言,可谓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李亨坚定地点点头,说道:“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都与安禄山不共戴天,要是有一个现在还活着,安禄山也不会弄成这样。”

良娣张氏坦言道:“如今,郭子仪李光弼之能力,也不在王忠嗣与皇甫惟明之下,值得托付。值此父皇一心幸蜀,其它事顾不上。殿下如果趁机主动请缨,依靠郭子仪李光弼,那平叛之事则指日可待。”

李辅国眨巴着小眼睛,咕哝着老公嘴,道:“说得言之有理,这会儿,谁有话语权,谁掌握了军权,就是谁的天下。”

李亨不无担忧道:“可奸相杨国忠很是狡诈阴险,要想诛杀他,绝非易事。”

“殿下,这事就交给奴才来办。”李辅国对着太子李亨耳语着。

李亨一而再提醒道:“你要小心翼翼,相机而动。”

李辅国坚定地说道:“殿下,尽管放心才是。”

良娣张氏也再三叮嘱李辅国,说道:“小不忍则可乱大谋,不可不慎。”

就这样,一场诛杀奸相杨国忠的主意就这样定了下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