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未雨绸缪92(1 / 2)

话说唐明皇回到宫里,在三个女人一台戏苦劝下,不由地仰天长叹摇着头,道:“沾、沾、沾”,最后决定尽快早一点幸蜀,并派人快点把太子李亨叫过来。

这时,李亨正与心腹李辅国商议对策,他是极力反对撤往蜀川。

李辅国,原本叫李静忠,曾是高力士的家奴,因其貌不扬,高力士遂派他到御厩养马。他跟着高力士三十多年,高力士看到他对本职工作敬职敬业一丝不苟,且聪明伶俐。在他四十多岁之际,让他掌管了马厩簿籍,并有马童升为管事。天宝八载(即749年),经高力士荐举,唐明皇便把李辅国赏赐给了太子李亨。这样做,就是在太子身边安下了一个耳目,防止太子的不轨行为。谁料,随着日积月累,二人感情甚笃,成了知心人。因此,李辅国对太子俯首帖耳唯马首是瞻。

他说道:“国家正处于危急关头,做为一国之主,应该与敌人战斗到底,坚决与城池共存亡,不能当缩头乌龟。”李辅国商议对策,道:“要不告诉老头子,就说太子监国不能采取逃跑主义,应该募兵继续战斗,毕竟为国尽忠者比比皆是,何愁不能有反转那一天?”李亨表示首肯。李亨的正妻张氏说道:“你俩先掂量掂量,千万不能跟老头子对着干,否则,前车之鉴,不可不慎呀!”李亨经妻子一提醒,沉吟道:“有道理,我的几个哥哥就是被父皇杀死的,理由是图谋不轨。”李辅国连忙说道:“太子所言极是,还是往下走一步说一步,要见机行事。”

三人刚商议言毕,就有钦差下旨,让太子李亨快点赶到父皇那里,说有要是相商。

为了不引起父皇猜忌,太子李亨立即动身前往皇宫。他连打整都没有打整,就急匆匆跟钦差一道来到皇宫。

李亨看见父皇阴沉着脸,一言不发,就猜想碰到了棘手的问题。他上前赶紧给父皇跪下叩头。

唐明皇遂对太子说出“尽早幸蜀”的计划。李亨佯做糊涂状,唯唯诺诺,说父皇此举可行,具有前瞻性。

六月十二日一大早,唐明皇驾临勤政楼,向参加早朝的寥寥无几几位大臣宣布,皇上准备御驾东征。并任命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知顿使,并擢升京兆少尹崔光远为京兆尹,充京师长安留守。即便这样,在场的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摇着头,一片茫然,。也没有看见皇上调兵遣将,怎么能离开京师亲赴前线呢?故而,他们心存疑虑,表示不相信。

其实,唐明皇这样做,无非是声东击西,表面上是为了御驾亲征,实则是为“幸蜀”做准备,乃金蝉脱壳之计。

散朝后,唐明皇就由兴庆宫偷候摸候转移到禁苑的未央宫。禁苑,是皇上专门游猎和娱乐的地方,也是北面拱卫京师的制高点。它位于太极宫北面的龙首原上,其北枕渭水,南接京城,冬至灞水,西至汉朝长安城旧址,东西宽二十七里,南北长三十里,苑内有花卉树木与草地,有离宫别馆与亭台楼阁,以及击球场。

未央宫原是前汉京都长安的有名宫殿群之一,原址位于唐朝禁苑西南一带。到了唐代,这里有一座通光殿,因其建在未央宫旧址,故而仍用旧称。然而,时过境迁,这里早已是寂静荒凉之处,只因其距离禁苑西南大门延秋门很近。

唐明皇吩咐亲信右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连夜秘密整顿禁军,后赏将士钱帛,并从御厩内挑选骏马不足一千匹,整装待发。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话说太子李亨散朝回到宫里,一直闷闷不乐三缄其口。当他关上寝殿大门,便哇哇地大哭了起来。心腹李辅国赶忙对正妻张氏学舌。张氏闻言便赶紧前来敲门进入,并一个劲地解劝,自己说着说着也带上了哭腔。太子才慢慢地擦着泪水,止住了哽咽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