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磨刀霍霍88(2 / 2)

安禄山事发后,安思顺对兄长的不忠行为,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出于对李唐王朝的忠贞,他大义灭亲向唐明皇揭发安禄山重重罪行。为此,唐明皇怕他掌握兵权会对自己不利,便撤销其兵权,即从朔方节度使升迁朝廷出任户部尚书。就这样,安思顺与杨国忠一道对安禄山同仇敌忾,风雨同舟。

可是,哥舒翰认为,老子英雄儿好汉,这一血统理念让他看不到事物本质,以至于对别人看法有失偏颇。他与安禄山、安思顺哥俩积怨较深。他这次到潼关前线,便采纳了手下王思礼建议,让人伪造一封安禄山手下给安禄山的信,说安思顺在京师做安禄山的内应。并列出安思顺七大罪状进行造谣中伤。以期皇上能够铲除异己。

此时,唐明皇正依靠哥舒翰戍边,对其栽赃陷害也不加以分辨,便草草定罪。就这样,安思顺与担任太仆卿一职的弟弟安元贞当即被皇上处斩。期间,杨国忠为其讲情,也无济于事。

不久,杨国忠替安思顺讲情的事,很快传到了哥舒翰的耳朵眼子里。斯时,杨国忠祸乱朝廷,陷害忠臣良将,已昭然若揭。再说,安禄山造反,就是打着“诛除奸相杨国忠以清君侧”的旗号。这时,心腹王思礼向长官哥舒翰建议,道:“公若留三万兵坚守潼关,然后可率精锐之师渡泸水回京师诛杀奸相杨国忠以清君侧,既得民心,又可消除隐患,这种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再说,这件事弄成后,必将威名大震。公意下如何?”

哥舒翰听罢,摇了摇头,不被采纳。

王思礼死不甘心,又向哥舒翰请求批准他带领三十名骑兵返回京师,将奸相杨国忠劫持过来,然后,将其杀掉。

哥舒翰还是没有采纳。

哥舒翰直抒胸臆,道:“倘若如此,那造反的就是我哥舒翰,而不是安禄山了。”

由此可以看出,哥舒翰对杨国忠还是不排斥的。

可王思礼纠集心腹之人继续对杨国忠进行中伤,此举很快就引起了杨国忠的重视。杨国忠十分吃惊,心的话:我对哥舒翰不薄,怎么他的手下这样怒怼自己呢?难道哥舒翰要置自己于死地?他越想越上火,越想越不敢想。这时,旁人劝他道:“现在朝廷重兵都在哥舒翰手里,他要是班师回朝,那对宰相不就造成危险了吗?”杨国忠听罢,各种思绪涌上心头,此起彼伏,令他不寒而栗。他开始想着法子进行自卫。首先,他奏请三千名专职牧马青年,由他的心腹剑南军将刘光庭、李福德统一指挥,在苑中训练,以此作为自己的保镖。除此之外,他又募兵一万多人,下令心腹杜涵韵带队,驻扎在灞上。这支部队对外宣称是京师护卫队,实际上就是以防哥舒翰非难自己。

很快,哥舒翰就发现了这支部队。为了增加部队作战能力,便奏请灞上的上万新军归他统一指挥。哥舒翰随即把新军头目杜乾运骗到潼关,随便给加了个罪名当即处斩。不仅如此,哥舒翰余怒未消犹恨绵绵,为了杀一儆百,也为了杀鸡给猴看,他下令把杜乾运的首级悬挂到牙门示众。

杨国忠获悉后,对哥舒翰更加恼恨起来。为了铲除异己,他便屡次对哥舒翰进行谗言,说他徘徊不进贻误战机,又说一招整自己人胆子特别肥,一招外敌就怂了。以便让皇上催促哥舒翰发兵出关,戡乱贼寇。随后,力劝皇上派遣中使,到处打探叛军虚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