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倪庄武馆79(1 / 2)

话说倪金章为了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遂一身平民打扮单枪匹马径驰老家而去。到藁城县城时天色已晚,他本想住店第二天回家,又转念一想,夜长梦多,还是尽快赶回去好。夜静时分,轻微的声音也听的清晰,能辨别出什么东西发出的。倪金章加了小心,还是被查哨的有所警觉。这时,倪金章被传唤到岗哨室,只见烛

“干什么的?”有两个哨兵走上前来,其中一个道。

“我做了点生意,回来晚了,打搅你们了。”倪金章从容且施礼道。

“大燕号令已下,现在是非常时期,任何人都不得闲逛游走,好好待在家里。”还是那个哨兵的说道。

“是的,小民早就知道,这一次特殊,回来的确实晚了。”倪金章解释道。

“下不为例,知道了吗?”另一个哨兵发声道。

“好的,小民知道了。”倪金章回答道。

“慢着,你两个弄清楚了吗?”这时,一个官模官样的人走到近前,对俩哨兵问道,“不行,这里面有疑点,还不能让过关。”

倪金章连忙对这个官模样的施礼道:“小民句句是实,没有半句瞎话。”

“现在也晚了,再说上面下令严查,等调查清楚了再走也不迟。”倪金章从烛光里看出这个人是杂胡人,听口气便判断出这是一个督办。

就这样,倪金章被带进一个集中营,这里面住满了人,都是等家里人来领的。

第二天,倪庄小寺里的晨钟发出浑厚激越的声音,悠扬绵长。据说这口大钟是雄性的,常山郡大佛寺的钟是雌性的。只要小寺的钟声响起,大佛寺的钟声便会遥相呼应。反之,即大佛寺钟声响起,小寺的钟便不会响应。至于其中玄妙,小的会在后面阐释。

在常山郡,流传着闻鸡起舞。相传闻鸡起舞是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自幼性格豁达坦荡,轻财好侠,常散谷帛救济贫困之人,很受人们尊重。后来发奋博览群书,通古晓今。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在青年时代就有为国立功的大志。他二十多岁时,与祖逖同为“司州主簿”(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管文书簿籍的官吏),两人意气相投,对于当时内忧外患的国家危局,抱着共同的看法;也怀着共同的报国决心。两人夜间同睡一床,经常谈到深夜。有一天,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这段故事,叫做“闻鸡起舞”。

这个习俗传承好久,这不,在倪庄倪氏武馆,公鸡一打鸣,馆首倪泉兴的十三个徒弟齐刷刷赶到,他们进武馆先要报一下功课。这功课可不是背书,而是献给师父的见面礼。

这见面礼也是颇见功底。大早起,谁进武馆,先脱掉长袍或马褂,拿在手中,然后将衣服抛出,经过山门,趁衣服未落地前,就要赶紧抢到手里,这才是练舞的“敲门砖”。拿捏到位,才能获准师父授艺。倘若不达标,那么请继续复习功课,至于上练武场,只能说边去。

倪泉兴对徒弟们约束很严格,弟子们不用出远门,就能在这里接触到全国各地的武术大师。要说,这个功劳还是倪泉兴建立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