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知人善任78(1 / 2)

公元756年(天宝十五载)正月里的一天,郭子仪与李光弼两位革命同志珍重握别,奔赴各自战场。次日,李光弼率军东进,直出井陉。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负责后勤供应处一把手的是倪金章将军。倪金章与李光弼关系特殊,渊源较深。小的在此补述一下,以正原委。

倪金章姥爷是狄仁杰,狄仁杰做宰相时,曾救下了一个叫李楷固的人。说来话长:武则天在位时期,李楷固参与了李尽忠的谋反,后举兵投降。女皇武则天愤怒于李楷固多次重创唐军,于是下令将他处死。幸亏狄仁杰慧眼识才,他竭力劝说武则天:这是一个将才,国防方面就缺少这样的人才,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就这样,贤相狄仁杰留下李楷固的性命,并让他戴罪立功。

狄仁杰在女皇眼里,是李唐王朝的顶梁柱,也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武则天晚年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在当时很信任狄仁杰。武则天当时跟狄仁杰两人都是山西人,老乡见老乡总会有一种亲切与信任感。而且狄仁杰这个人很识时务者为俊杰,深谙为官为臣之道。但这不是懦弱和妥协,而是聪明绝顶,用别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达到目的,同时还不使自己身陷险境。

武则天曾答应胡僧去参观佛舍利,但当时狄仁杰却说:“一个外国神怪,不值得你屈尊,再说路也不好走。”武则天听后于是就乖乖折回,后来为了给自己找台阶还说什么“我是为了成全狄公的直臣之气?”

后来武则天晚年时,想为自己造一座佛像要花不少钱,狄仁杰却说:“神仙有能耐就能自己铸造神像,咋还用人工?”武则天听了又只好作罢,可见当时武则天多么的信任狄仁杰。

就在武则天把江山让给离家好呢?还是娘家人呢?当时,她的娘家人武三思等人位居显要。可狄仁杰不畏权势,依然仗义执言,为匡复唐室,冒死劝谏道:“陛下,老臣以为还是李家坐江山会更好,黎民百姓会广受欢迎。”

女皇问道:“老爱卿,不妨细说端由。”

狄仁杰沉吟道:“臣以为,根据民俗而言,姑姑去世,都是婆家人上坟祭奠,谁见过侄子给姑姑上坟呢?”

“老爱卿言之有理。”随即,女皇武则天便召回庐陵王李显,并立为太子。

其间,他谏阻了武则天远征拓疆计划,认为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整顿内政、增强国力上,他的意见得到武则天及朝中重臣魏元忠等有识之士的赞同。其实,狄仁杰是个忠厚之人,阶级立场爱憎分明,公而忘私。本来,江山是李家打下来的,让人家后裔做是理所应当。狄仁杰也没有辜负武则天的信任,所推荐的姚崇、张柬之等十多人能力都非常强,后来大多都成为了历史名臣。狄仁杰一生刚直不阿,知人善任,为唐王朝连连举荐德才兼备的良臣,政绩颇丰。

公元700年,即武则天久视元年,狄仁杰进拜内史,随武则天巡幸三阳宫。当时,文武百官多随驾前往,唯有狄仁杰获赐宅第一所,恩宠冠绝当朝。同年九月,为国家鞠躬尽瘁的一代贤相狄仁杰因病逝世,终年七十岁。

女皇武则天闻讯,哭道:“朝堂空矣!”随即武则天废朝三日,其后,这位武周宰相狄仁杰被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

楔子话打住,书归正传。

果不其然,李楷固没有辜负狄仁杰的期望,在征讨契丹的战争中立下大功,由此获封燕国公。后来李楷固将女儿嫁给同为契丹人的李楷洛,这才有了结晶李光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