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倪庄武馆79(2 / 2)

在村里,倪泉兴老爷爷,(也是倪若水先祖,源出一支)在村里经营者大量田地,至于说多少亩,谁也说不准确。

有一个故事就是说他家的产业原来这么大---

说赵郡有一个小贩每逢五排十(农历的逢五逢十)便来倪庄赶集,按他的话说,一镰弯月之际,黑咕隆咚之时,当然这都是说的后半夜。来得早,才能觅得一块好地方。俗话说:买卖不差寸地。亦或寸土寸金。

他把拉来的货物,大都以苇包(苇席)为主,他经营的苇包做工扎实,质量好,厚实,耐用。再加上这个小贩会说一些令人会心的话语,致使他生意好做,很快销售一空。他经商的地点就在村里东西大街“倪氏武馆”后墙跟,因此,他与练舞之人也有接触,空档之余,便进去看看耍拳(俚语,练舞)。

那日,这个小贩还是起了个大早,当他来到集上时,街上早已有了一大片人。他们一个个打着能能(脚尖点地而站立)就像鸭子一样,伸长的脖子达到了极致。一道阳光映入人们眼帘之际,忽听得有人说道:“来了,来了,乡亲们给闪一下道。”于是,观众纷纷让路,分站大街两边,秩序由倪泉兴众徒弟维持。

随着一阵清脆的铜铃声,只见倪泉兴牵着一匹红色的高头大马,上面坐着一个人,只见这个人身子骨不大,瘦马紧扎,长得不起个嘴眼子,一小绺长髯不时抖动着,别看这个人脑袋瓜子小,这时,看起来却轴拔(不灵活)得不行。

“这么一个地钉子(小矬子),倪拳师竟然给了这么大的一个排场。”人群有个人嘟囔道。

“这回,倪拳师可搞砸了。”另一个接着说道,“五马换六羊,越换越不强。”

“懂戏里看门道,不懂戏里看热闹。”又一个人好像听着前面两个人说话没挨靠,便揶揄道。也许人家是朋友关系,或里嘛的。卖苇包小贩看了看身旁这个说话的,心里不由地向他打了一个折。

后来,人们得知,这个“地钉子”并不简单,绰号“窜天猴”,那轻功不可小觑,上房越河,如履平地。卖苇包的小贩终于开眼,看到了窜天猴的真功夫:窜天猴剑招陡然一变,变得轻灵飘逸、绵密无间,每一剑刺出都留有后招。满眼都是变幻莫测的剑影,映得人眼花缭乱。他也看到了窜天猴与倪拳师的一番较量:两个人明月之下,一来一往,一去一回,两口剑寒光闪闪,双戒刀冷气森森。斗了好久,浑如飞凤迎鸾;战不多时,好似角鹰拿兔。

变化的尽头就是不变,不变即万变,但万变不离其宗。

不管倪泉兴请来多么高超的武林至尊,只要那个师父走,都得要把武艺教完方可。俗话说:交给徒弟,饿死师父。虽说有点绝对,但在倪氏武馆也相差无几。

人们只看见那璀璨的星光,可那些化为灰烬的财产却悄悄转走,这里面蕴含着多少爱与不舍呀!到了倪泉兴这里,大片土地正在迅速缩水,如果不这样做,怎么能满足他的嗜好呢?!

一开始,卖苇包小贩不相信,一次他跟倪庄一个人打赌,说他要方便,可他觉得不能给倪氏地里上粪。于是,就赶着打车走呀走呀,走了大半天,觉得实在不行了,噼里啪啦一顿倾泻,卸完货便得意洋洋地走了。

及至下一次赶集回来,这个小贩兴高采烈地对打赌之人说道,这回把粪上到别人地里了。那个打赌人问是不是在那个地方那棵歪脖子柳树下面来着。小贩连连点头。

打赌人对着小贩哈哈大笑道:“你用心良苦,可就是没有逃出手掌心。”

斯时,卖苇包小贩僵在原地,木桩子似的说不出话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