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行营藁城56(1 / 1)

藁城地处砟山山麓东部平原,属于河北中部南端,它是常山郡一个巨邑,县城位居滹沱河南岸,土地肥沃,生长在这里的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耕生活。作为燕赵儿女,论文则彬彬有礼,习武则赳赳武夫。俗话云:自古燕赵多慷慨悲壮之士。他们就像老黄牛一样,默默无闻地生活着,一旦遭人鞭挞,便会吼声震天,势如滹沱河泛滥,惊涛拍岸,卷起千层浪。冬天,平畴上的庄稼生长着离离禾苗,一改秋季满目翠屏妆饰的世界,曾经的茂密庄稼,此时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氛围。

斯时,当地人们正是为先人烧纸的祭日。俗话说:早烧清明,晚烧十月一。倪氏后裔一大帮子来到倪庄村东祖坟处,他们弄来一些堆积如山的烧纸,随后燃起了熊熊火焰,即便是刚水灌的麦田,也经不住这样折腾。俗话说:火大没湿柴。同样,火盛没湿地。但见灰烬处有千丝万缕的青烟袅袅升起,继而弥漫青宇间。

不久,安禄山统帅大军浩浩荡荡来到藁城,藁城县令崔安石鸡吃米似的给地方长官给安禄山不停地施礼。安禄山下的马来,坐在县衙大堂一张巨大椅子上,手按佩剑,两眼炯炯地对崔安石吩咐道:“此次出征讨伐国贼杨国忠,时间紧,任务重,本帅要在藁城建立一个行营,以便养精蓄锐,休养生息,随时歼灭来犯之敌。”崔安石与手下连忙答应。然后,安禄山派遣使者传令常山郡太守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前往迎接。

常山郡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那时,秦始皇攻占赵国后,设恒山郡,但范围较小,不包括北面的恒山,治所在东垣县(今石家庄市东)。西汉时,汉高祖沿郡置,之后为了避汉文帝刘恒讳而改称常山郡,且范围扩大,北至恒山南至逢山长谷一带。不过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时,分郡治真定县(即秦朝东垣县)附近的四个县为真定国,常山郡的郡治向西南迁移到元氏县(今元氏县西北故城村赵云路),统县18,隶属冀州刺史部。《史记·孝武本纪》载:“常山王有罪,迁,天子封其弟于真定,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37年)将真定国并入常山郡,郡改称常山国,与周围中山国、赵国、巨鹿郡之间的辖境发生一定变化,统县反而减少到13,治所仍在元氏县。西晋时期,常山郡西南分置乐平郡,元氏县归属赵国,范围进一步缩小,郡治迁移回汉初的真定县(今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西晋沿置,统县减少到8,不过恒山仍在境内上曲阳县西北。

十六国北朝各代基本沿用郡治,归属于定州,北周改称恒州。隋朝统一后,又称恒山郡,统县8,仍治真定。唐初称恒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恒州为常山郡,十五年(756年),常山郡更名平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废平山郡,复置恒州。后又为了避唐穆宗讳改为镇州,到北宋升为真定府,常山不再作为郡国之名。

这里流传下来不少典故。据有关史料记载,常山郡初筑于赵孝成王十一年(公元前215年)。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置恒山郡,管辖着现在石家庄一带的25座城池,是这一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汉文帝刘恒即位后,为了避讳“恒“字,改恒山郡为常山郡。晋时,常山郡的治所由元氏移至真定。此城仍治元氏县。隋末,义军刘黑闼攻破此城,城告废。

常山郡在当时有着显赫的地位,乃至现在仍有着足以让人可以夸耀的历史。东汉建武四年,刘秀带兵来到常山郡平定渔阳太守彭宠和涿郡太守张丰的叛乱,驻扎在古城郊外的万年村。皇后阴丽华(当时尚为贵人)从行,生汉明帝刘庄于此,故该村当时名为万岁村,后人还建立了汉明帝的始生堂和阴皇后的梳妆楼以表纪念。汉章帝(刘秀的孙子)元和三年北巡,到常山郡元氏县舍正堂祭祀刘秀,又到万年村始生堂祭祀刘庄;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出使西域归来的张骞到这座古城巡视;汉献帝初平二年七月(公元191年),赵云(字子龙,卒于公元229年)受常山郡人民推举,就在这座古城率领常山郡义从吏兵归附公孙瓒,后改投刘备,在单骑救主中回应曹洪:“吾乃常山赵子龙也!“《三国演义》有赞赵云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成为一杆枪杀得曹兵个个愁的盖世英雄;在两汉时期,先后就有13位皇子皇亲被封为这座古城的常山王;东汉时期,常山郡有着重要的政治地位和频繁的军事活动,以及灿烂辉煌的文化成果。

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此时,常山所驻扎的军队不足一千,因承平日久,很长时间都没有进行过军训,故而,用于作战还真摸不着感觉,意识形态没有武装,战斗力十分薄弱。就地形而言,也是惨不忍睹。城池很久没有修葺过,墙垣间坍塌了好几处。

颜杲卿接到命令,二话不说,便与长史袁履谦相约一起就伴前往藁城。

安禄山与颜杲卿是上下级关系,彼此相处还算融洽。想当年,安禄山就看出区区的范阳功曹颜杲卿仗义豪侠,做事干吧利落脆,是一个耿介刚直、敢作敢为,十分难得的人才。于是,他先把颜杲卿提拔为判官,随后又上奏朝廷,越级擢升为常山太守。安禄山知道,跟他一个心的官员、将领都是一些胡人,能够笼络一些德才兼备的汉人做官,对他将来大有裨益。在华夏之地,以汉人治汉,功莫大焉。就这样,在安禄山眼里,他颇为赏识颜杲卿,并对他不薄,来到这里,他觉得颜杲卿肯定会热情招待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