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河朔风尘起55(1 / 2)

在长安,杨国忠清洗安禄山党羽如火如荼。安禄山看到党羽倒在奸相杨国忠刀枪之下越来越多,心急如焚,如坐针毡。尤其获悉长子安庆宗被定罪且命悬一线时,气得安禄山暴跳如雷,歇斯底里道:“安某与杨贼势不两立,不干倒老贼绝不甘心!”为此,他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磋商京师所发生的惨案。副帅史思明掷地有声,建议道:“杨贼这是逼人太甚,待史某杀进京城,直取贼首。”谋士颜庄沉吟道:“古人云,师出有名。既然讨伐杨国忠,总归得有一个合情合理的说辞,让群众弄个明白才是。”安禄山瞪大布满血丝的眼珠子,环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看看谁还有什么高见。

军师高尚对安禄山道:“大帅,为这事高某思量多久,既然为死去的战友报仇雪恨,不妨打出‘清君侧’旗帜比较贴近民心。”

安禄山颜开道:“几位所言中肯,安某被逼无奈,不得不起兵讨伐奸贼杨国忠。”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安禄山采取智囊团建议,广泛发动群众,加强思想定位。为此,口号,标语,随处可见。与此同时,安禄山秣兵历马,磨刀霍霍,伺机大打一场“锄奸”歼灭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安禄山虽曰胡人,胸无点墨,可有智囊团加持,也对这句古语谙熟于心。于是,他提前布置加强地方官员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这次出兵是“清君侧”,还皇帝一个圣明。为此,他派遣部将高邈、副将何千年率领二十名奚族士兵驰奔北京太原。他们声称,奉兼领河东节度使安禄山之命,前来进献射生手,以提升射击手的作战水平。

斯时,北京副留守杨光翙就是奸相杨国忠的心腹,可他对范阳来的这股小分队失去了警惕,在毫不防备的情况下,开诚公布招待来客。万万没有料到,却遭到了绑架。

一日,有谋士建议:“既然起兵造反,莫若打倒李家王朝,让安大帅取而代之。”安禄山见状,连连示意,道:“这可使不得,臣承蒙当朝皇上宠恩已久,岂敢恩将仇报,让天下耻笑安某忘恩负义不成?!”

此时,军师高尚率众臣给安禄山一起跪下叩首,恳切期盼安大帅建立国号。

安禄山什么都明白,时机不成熟,只能等待机遇才是。为此,安禄山假惺惺道:“即使众将士给安某一百个胆子,也只是有其心,而胆子没那么肥。”

众人听罢,明白了,安禄山不是不想做皇帝,而是在伺机准备。

天宝十一年十一月初九凌晨,蓟城南郊,安禄山一身戎装,举行出征誓师大会。当地老百姓私下议论道:“放着好日子不过,打什么仗呢?”有的说:“听说当今皇上被一个叫杨国忠的给架空了,弄得国家不成体统。”一个在外面经常做生意的中年人说道:“听说杨氏四姐妹,均长得风华绝代,倾国倾城,皇上已被她们给狐媚住了,整日风花雪月奢靡成风。”围观的群众,支绷着耳朵,瞪大眼珠子,听得十分入迷。

斯时,校军场上气氛肃然,队列整齐,军旗迎风猎猎,上写着:清君侧。安禄山穿着高腰靴子,向上提了一下他那肥硕的肚子,手按佩剑高声道:“此次出征,安某均替国家分忧,并非一己之利益,只要利国利民,安某无所畏惧。”安禄山背诵着谋士提出的行动纲领。

“如果胆敢有人蛊惑人心,扰乱军心者,杀无赦!诛灭三族!”安禄山恫吓道,“各部人马,必须听令,勇往直前,直指京师!活捉奸贼,清君侧!

陈列将士一齐跟着安禄山振臂高呼:“活捉奸贼,清君侧!”

安禄山满意地颔首道:“活捉奸贼,清君侧!不达目的,誓不收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