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连环套54(1 / 2)

唐玄宗热情送走安禄山之后,心里总算了却了一桩心事。这些日子里,安禄山就像掉进油锅里的一根捏成的油条,唧唧声,抓抓声,不绝于耳。如果按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所言: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虽说皇上晚年沉湎于女色,那是自然的事情,如果说皇上从此不理朝政,那未免有些夸张。

一日,唐玄宗与跟随自己多年的心腹宦官高力士座谈,就国家政事进行了进一步磋商。皇上对高力士推心置腹道:“朕将步入古稀之年,于是就把朝廷细务交付宰相,国防军事交付节将,这样一来,朕便会省下心来了。”

高力士听说皇上要撂挑子,便委婉地提醒,道:“臣听说,两次征讨云南均尝败绩,况且边将拥兵太重,陛下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到时恐怕酿成大祸,难以遏止。”

皇上唐玄宗听罢,沉默不语。多时,皇上才对高力士慢慢地回应道:“卿之提醒,朕会徐图良策。”

那天晚上,唐玄宗辗转反侧清夜扪心,群臣奏折一一跳进脑海,就像“从哪来了一群鹅,扑腾扑腾乱跳河”的煮饺一样,浮沉其里。唯有一个大煮饺打着滚泛着白肚皮格外令人注意,他仔细巴获,怎么看怎么像安禄山,这一异常现象,让他彻夜难眠久久长望。对于安禄山这个皇上重臣近臣,他始终认为对自己忠心耿耿,拥有一颗红亮的心。然则,朝内反对安禄山者大有人在,前有贤相张九龄、名将王忠嗣,后有宰相杨国忠以及太子李亨等显要人物,他们苦口婆心直陈利害。现如今,内侍高力士也加入了弹劾的队伍来,这让唐玄宗万万想不到的事情。

此时,皇上心里清楚,这些大臣对辅佐李唐王朝可谓鞠躬尽瘁,但也不排除会有人为达到一己私利而推波助澜。他现在捉不到把柄,怎么能随便议论人家呢?为此,他笃信安禄山不会造朕的反。

鉴于朝内大臣对安禄山议论甚嚣尘上,为了得到验证,皇上派遣中使辅璆琳以御赐珍果为名,前往范阳面见安禄山,并暗中窥察动静。结果,辅璆琳一个劲地称赞安禄山精忠报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保皇派,只因他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所致。

唐玄宗听罢,喜上眉梢,这才如释重负。他对两位大臣喜形于色道:“朕倾心信赖与重用安禄山,安卿怎么会起篡逆之心。况且东北地区边境不断受到契丹跟奚族挑衅,均被安卿遏止,倘若换将,保不准会引来祸患。东北离不开安卿,朕把前诏已经烧掉,卿等就不要劳心费神了。”

不久以后,安禄山又一次对契丹跟奚族发动袭击,活捉敌酋,捷报频传京师长安。

肥皂泡看起来绚丽多彩,不久也会破灭的。

在范阳,安禄山依然心事重重愁眉不展。自从他打京师回来后,犹如大难不死,死里逃生的亲身感受。因此,他一直惴惴不安心有余悸。倘若钦差来临,他佯病不起,托人出迎。非要招待不可的情况下,他必定盛陈武备,警卫森严,才会跟钦差见面。有一次,给事中、黜陟使裴士淹奉旨巡抚河北道,来到了范阳,备受冷遇,半个多月才好不容易见到安禄山,期间,是由武士挟引进入,钦差的尊严在此颜面扫地荡然无存。

面对安禄山从容离开京城,着实让杨国忠汗颜,好不容易逮着难得机会,又让他溜之乎也。这还不算,皇上越发宠信安禄山,并给他升官加薪,给予最优惠政策,满足了他的欲望。杨国忠不死心,这边打不通,从别处挖,不达目的不扳倒安禄山决不罢休,誓将斗争坚持到底。为此,他暗自派探子搜集安禄山谋反证据,还下令京兆尹李岘搜查安禄山在京师的府第,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安禄山的一些门客秘密处决。后来,安禄山获悉后,伤心不止,心里恨透了杨国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