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金榜题名时(1 / 1)

在家人与老先生倪焕文的关怀和帮助下,不断激发着倪若水“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热情和激情,砥砺着倪若水的雄心壮志和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无限毅力。

次年正月,二十六岁的倪若水,壮志凌云、信心百倍地参加了尚书省主持的“春闱”———进士科考试。当时,每年举行的科举考试,主要是明经、进士两科。进士考试是最难的,每年一般只取二三十人,大约占参加考试人数的百分之一左右,连年赴考而不中者比比皆是,以致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就是说三十上考上明经就显得太老了,而五十岁考中进士却还很年轻。倪本家子弟以经学传家,世代为官,自倪护以下三世,倪范、倪基均为官员,路军参事,且都是明经入仕。而进士及第,可比喻成鲤鱼跳龙门、鸿鹄遨游天空,真的令大多数生徒(考生)们感觉太难了,希望渺茫。他们莫不翘首仰望,自叹不及。那些进士及第,喜登龙门者,不仅荣宗耀祖,扬名一时,还能够理直气壮、理所当然地步入官场,来到能够登上高位的青云之梯的入口。以致唐人称进士及第为“一品白衫”,意思是说有望官高一品,只是暂时还穿着生徒的白衫罢了。自大唐开国以来,位极人臣的宰相丞相,大多都出自进士。

公元689年,河朔藁城一个叫倪若水的举人到京城西安参加经学考试。到京城后,有天在大街小巷散步,忽然碰上了两个小青年,穿着麻布大衫,对他作揖让他先走,态度特别恭顺,可是彼此从来不认识,倪若水以为他们认错人了。其实,这就是当时京城长安人与人之间礼貌的兴盛时期。这就是唐朝世风亘古,彬彬有礼的具体表现。

那年的进士“春闱“,由尚书省考功员外郎陈子昂“全知贡举”————主持考试,担任主考官。所考一是诗赋,让生徒以“武库”为题作诗、“梓材”为题写赋;二是“贴经”————即蒙上经书某一页的左右两边,中间露出一行,再用纸张贴去三字,让生徒填充,并诠释经文字句;三是策对,就是让生徒就一些时务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科考后,经过半个多月,过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这年的春天好像来的比较早,阳光明媚,燕子翩跹,柳梢上长出了鹅黄似的嫩芽,路边上,田野里到处萌生着春草嫩芽。倪家院子里的石榴树枝条上,孕育着春天的勃勃生机。就在着阳春二月,科举考试发榜了。经过皇上御览的所取进士皇榜上面,倪若水赫然名列其中,并且以“经策全通”的优异成绩被选入甲等。

按照惯例,及第进士必须先举行拜谢座主,就是“权知贡举”的主试官以及参谒宰相等一系列礼节和仪式,然后一起参加曲江饮宴、雁塔题名、杏园赏花、月灯打球等活动。这些都是为天下选取英才而特办的盛事,是进士及第者与其父母、家族乃至亲朋的无上光荣,也是得中皇榜者结交同榜英才、建立友情的绝佳契机。倪若水作为倪家历世以来,不仅自己扬眉吐气,神采飞扬。春风得意,也为倪家老老少少带来了多少喜悦和荣耀。倪若水自然会去参加这些活动的。

与倪若水一同“鲤鱼跳龙门”的二十几名同榜进士中,贤才济济,更令倪若水欣喜的是,在这次盛事中,当朝宰相狄仁杰看到倪若水彬彬有礼,满腹经纶,大加赞赏。事后,宰相狄仁杰便有意把自己的女儿狄金珮许配给倪若水。这层窗户纸捅破之后,两家人自然欢喜不尽,并很快互换了庚帖,订立了百年和好。倪家人张灯结彩,钟鼓齐鸣,笙箫喧天,迎娶狄小姐入门。新郎新娘同拜天地,终成眷属。花好月圆,洞房花烛,两情相悦,沉浸于甜蜜的鱼水之欢。

狄家为有一位出身于书香门第、志高才隽的进士女婿而欣慰,倪若水为与花容月貌、史才博识的狄家之女结为连理而喜不自禁。尤其是倪家的苦读家风和丰富藏书,以及倪家为人忠厚和满腹才华,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砥砺着、塑造着倪若水今后的人生。

在当时,考中进士者,不能立即参加工作的人大有人在,能够很快参加工作的进士,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处世为人的应变能力。那一年,倪若水科考时中了进士,殿试后被任命在秘书省做校书官。由此可见,倪若水非凡的工作能力与早期的实践活动息息相关。第二年,倪若水被选拔出来,提前到吏部进行考试。夏天六月,倪若水到了长安,住在新昌里。倪家是书香门第、世家大族,倪若水从小就有才华,作文写诗,当时数第一。比他早考中的、比他年岁大的,都异口同声地称赞他,佩服他。

倪若水来自于恒州藁城,属于河朔地区,出身于一个下层官员家庭,全凭科举考试而平步青云,他不像姚崇、宋璟那样久谙政坛,有着丰富的阅历,也不像张说那样长居文坛,有着一大帮子学生和拥趸,更不像裴光庭、萧嵩那样出身于官僚世家,与皇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甚至连国子监生都不是,没有同学也没有同乡,除了满腹经纶和一片赤心,他几乎是一无所有。而现在皇帝要重用他,他能胜任吗?

倪若水认为,县郡是治国的基础。唐朝一个县里,县令一人,县丞一到两人,主薄一到两人,县尉一到五人;大一点的县,往往有两个县尉,一个主管户籍租税、礼乐学校,一个主管捕盗捉贼等治安工作。

唐朝士人进身有文武两种途径,以武进身,设有武举考试,如果向想更高更大的领域发展,就必须有军功;而文人进身,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谋求官位,其实文人考试也是比较难的,考试的科目有:诗、策、判、笺、表、论。唐朝官职都有任期,期满后,再次进行铨选考核,唐高宗时期,官多职位少,当官也有为难的时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