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峥嵘岁月(1 / 2)

猛虎难抵群狼,在藁城南部,刘秀手提长戈骑着青骢马落荒而逃,紧追不舍的王莽(应该是其手下一员大将王朗)手提长鞭乘胜赶杀。王莽拖着长长的钢鞭在地上划出了一道沟印,后人在此基础上挖成了一条排水沟,遂取名“王莽沟”。不仅如此,在藁城,传说汉武帝刘秀未登基前被王莽追赶的四处躲避到处流浪,在相当一段日子里整天是提心吊胆无处安身。

一天,刘秀的踪迹被王莽发现了,刘秀的坐骑被王莽的乱箭射死。这一惊吓,刘秀在藁城南面的荒地里吓得好像跑惊了,在一人高的蒿草丛里掩映下,拼命奔跑,后面的王莽骑着高头大马,挥动着手里的长鞭,看着前面那个影影绰绰的人形,拍马追去。

我的天呀!刘秀一屁股蹲在地上,看到自己跑肿的双脚,无奈而又焦灼地说道,脚肿呀!脚肿!难道这就是我刘秀的埋葬之地?后来人根据刘秀的这个传说,就把在这里组建的村子唤作脚肿(随着叫法的不断转变,后人就这个村名改成了角中)。

马蹄声以及王莽高喊捉拿刘秀混杂的声音越传越近,刘秀自言自语道:娘来个x,要是这会有匹马该有多好呀!话音刚落,只听得一声马嘶从前面不远处传来,刘秀赶紧一拐一瘸地走去,原来是一个小寺庙,由于天已擦黑,也看不见上面写着什么庙,刘秀摸着马,不由得喜出望外。刘秀临走前,在庙里向神像五体投地,并许诺:我成事后,一定把这匹马完好无损地送回来。

随后,刘秀打马向前面一路狂奔,于是,刘秀与王莽转起了圈圈。烈日当空,刘秀骑马隐遁至野庄之汊河。人马喝足了汊河水,便在汊河西岸一小寺内栖息。第二天,为了寻觅手下马武将军以及作战部队,躲避王莽的跟踪追击,不得不稍做打整,便拍马出逃。

此事一出,后人便把光武帝刘秀栖息野庄小寺以及汊河饮水的故事,传说至今。这条汊河便称之为白马河,因其是条小河,后人又叫小白河。小白马河西岸的野庄小寺,遂唤做小白马寺。由于当地人叫法随意,便称之为小白寺或小寺。至此,小寺叫法便广泛流传了下来。

闲话休提,书归正传。

刘秀也不知跑了多远的路,天明了,人困马乏,刘秀来到一个村子,想找水喝,放眼环顾,附近有一眼井,没有水桶怎么喝呀,冥冥之中有一个声音在他耳畔响起:你不会用你的长枪把井撬倒啊。顿悟的刘秀马上觉得这样做不可能,可刘秀无计可施只好依计行事。只见刘秀把长枪插进井腰,气吞丹田使劲撬,奇迹出现了,但见井口慢慢倾斜着......

水出来了!水出来了!惊喜的刘秀赶紧大口大口地喝起水来,井水那个甜呀,忘情的刘秀只顾自个,把一旁的马渴的叫唤着不停,后来马也喝得福了。由于这口井就在一棵弯脖子柳树下面,后来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村子就叫:柳林井。

刘秀用井水洗了洗自己的身子,也给马洗了身。

赶紧走吧,找自己的队伍去!

刘秀打马飞奔,突然,马一下子卧倒在地,可把刘秀摔了个够呛,当满面沾土的刘秀站起,看见着匹马身子骨渐渐委顿下来。

不一会儿,马的肉身子逐渐恢复成原来的内质---泥马,原来是菩萨把庙里的那匹泥马度化成活马帮助刘秀逃过一难,于是后来人就把这个传说,把当地的村子叫死马,(后人觉得不雅便美化成“司马”这个村名)。

可王莽追赶声又从后面传来,再也没有可以借助逃跑的东西后,刘秀又忍着巨疼,向前面趔趄着走去,“好苦呀!好苦!”刘秀再也站不起来了,只好对天长叹道。再就是后人把这段传说把这建立的村子叫---好苦。同样感到不好听的村民便改口叫成了现在的村名-----好固。

后来刘秀找到自己的队伍,率领队伍历经苦战恶战终于打败了自己的一个强劲对手---王莽。刘秀想起自己在角中一个小庙里许下的誓言,就寻找了一匹一模一样的马给人家送去,孰料刘秀的人马在途中,就发现那匹还人家的马病倒了,没有送到寺庙里马就死掉了,痛哭流涕的刘秀不得已将这匹马在当地埋掉,一个偌大的马丘出现了,后来的迁民便把当地这个传说,唤作成村名----马丘,也就是现在藁城的马邱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