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峥嵘岁月(2 / 2)

没有践行诺言的刘秀,让角中村里这个小庙,曾经的白马庙,变成了有名无实。

俗话说:胆子大的跑私商,胆子小的来开荒。赵国大将军倪良后裔在野庄安家落户之后,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人们不断地披荆斩棘,拓展农田,开垦作业。收获粮食逐年递增。火红的高粱穗子沉甸甸,金黄的谷子低下了头,黍子弯下了腰。豌豆、黄豆、芝麻、绿豆等庄稼青葱里透着馨香。

徜徉在田间地头,弥望的天地间,青纱帐犹如妆成的碧玉。瓦蓝的天空上,有几丝乳白色珍珠棉点缀着,飞鸟时而高翔,时而低空翩跹,不同鸟鸣声,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氛围。五颜六色的野花星罗棋布般展露着芳菲,或路旁,或小河旁,蝴蝶忽闪着迷人的翅膀,在花海里涂脂抹粉;嘤嘤的小蜜蜂,穿梭于花蕊间,不停地忙碌着。

田园生活,如此静谧甜美。

公元661年,一个朦胧而又静谧的凌晨。倪庄一个叫倪基的家里,传出了婴儿啼哭的声音。这个孩子出生后,出于倪基等家人迷信的缘故,遂请人占卦:从天干地支,出生时刻分析,这个孩子命格缺水。为了弥补先天不足,遂给这个孩子取名倪泉。

这个孩子生的皮肤白皙,眉清目秀。孩提时代,倪泉在父亲熏陶下,便对学习文化知识产生了兴趣,咿咿呀呀背诵诗歌。及至总角之交,进入村里私塾学习。私塾先生是个老学究,名唤倪焕文。倪老先生对四书五经颇有研究,也谙熟音律。倪老先生早期曾在京城官学指教,成绩斐然,教出的学生个个是满腹经纶,彬彬有礼,深得皇帝的厚爱与嘉奖。后因小人进谗,倪焕文贵体有恙也不与皇帝辩白,便飘然回到故乡,建立私塾,重新操起自己所钟爱的教育事业。

倪泉跟着倪老先生学习,大有长进,很得老先生厚爱。

老子《道德经》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其中“上善若水”等句,是说做人最高的善行如同水的品性一样,水滋润万物,但从不跟万物争高下论短长,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做人要心地善良,襟怀坦白,光明磊落。

于是,倪老先生为了表达自己对倪泉的殷切希望,遂给倪泉取了一个学名,叫若水。

倪若水生而含灵,幼有成德,年有七岁,口诵万言。诗书礼乐之英,黼黻击帨之妙。

在盛唐时期,他身居高官,不惧丢掉乌纱帽,敢于向当朝皇帝唐玄宗进谏,他不畏权贵,为民请命。他为了提倡教育而身体力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群星璀璨的大唐时空里,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人生。

他,名叫倪若水,既是清官,又是诤臣。故事讲述者将会在娓娓道来的密码里解读他的人生传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