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泛舟之役(1 / 2)

齐国。

狄族的势力越来越大。这不奇怪。狄族灭掉邢国和卫国,齐国虽然好生安置难民,帮助他们在黄河南岸复国,但并没有打击狄族的势力,而是放任他们在黄河北岸自由发展,希望依靠黄河天险,挡住狄族侵犯的脚步。

卫国的都城在黄河边上,他们时刻都在关注狄族的动向。去年,他们发现狄人在打造战船,有渡过黄河的打算,赶紧向齐桓公汇报,希望齐国能渡过黄河,打击狄族的嚣张气焰。

齐桓公正在处理周王室叛乱的事情,抽调不出兵力,就号召诸侯,为卫国修筑都城的外城,加强防御。诸侯们纷纷响应盟主的号召,卫国都城的外城很快就修好了。卫国也不敢马虎,加紧训练军队,以防不测。

卫国的准备没有白费,这年春天,狄人果然渡过黄河,攻打卫国。卫国因为准备充分,狄族的入侵没有得逞。

王子带不想继续待在齐国。他还想谋夺天子之位,但在齐国,他没半分机会,只有回到洛邑,他才有可能。齐桓公也不想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一直拿在手里,王子带一提出返回洛邑的想法,齐桓公马上就同意了,他派大夫仲孙湫到洛阳去觐见周天子,为王子带说情。仲孙湫是齐国的外交官,当年就是他出使鲁国,说出了“庆父不死,鲁难不已”那句话。

王子带是周襄王的同胞兄弟,亲弟弟,他虽然想让王子带死,但却不好亲自动手,他可不想背上兄弟相残的恶名,王子带能一辈子待在齐国才好呢。

周襄王知道仲孙湫是来为王子带说情的,很不高兴,就没有给他好脸色。仲孙湫看出了周襄王不想让王子带回到洛邑,就代表齐桓公向周襄王表示问候,没有敢提王子带的事情。回国后,仲孙湫对齐桓公说:“天子的怒气还没消,恐怕要等十年后,天子才会把王子召回去。”

齐桓公本不想收留王子带。之所以留下他,是管仲的主意,如今因为这件事惹得天子不高兴,齐桓公就问管仲该怎么办。

管仲说:“王子带所依仗的,是洛邑周围的戎族。只要能防住戎族的袭扰,王室安定,王子带就没有机会了,天子的怒气也就消了,到时候,我们再把他送回去。我们可以联合诸侯,赶赴洛邑,守卫天子,打击戎族的侵扰。”

这年夏季,齐桓公、鲁僖公、宋襄公、陈穆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在咸地相会,讨论如何防御异族入侵。这两年,四方异族很是活跃,戎族攻占洛邑王城,狄族攻打卫国,淮夷骚扰杞国,更不用说楚国不断北上攻城略地了。诸侯们不得不直面这个棘手的问题。齐桓公提出大家一起出兵,帮助周天子戍守洛邑,防御戎族。诸侯们都同意了。

这年秋季,齐桓公派仲孙湫率领诸侯联军前往洛邑戍守。

晋国。

晋国爆发了饥荒。

晋惠公即位三年,经历了百年不遇的连续三年大旱。在晋惠公的英明领导下,晋国上下团结一致,战天斗地,抵御连年的自然灾害。到了这年冬天,晋国终于扛不住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