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齐桓公首止会盟 晋献公伐灭虢虞(1 / 2)

鲁国。

春秋纪元68年,前655年。这一年的正月初一,正好是冬至。

元旦就是大年初一。后来,我们使用阳历,就把元旦这个名字送给了阳历一年的第一天。鲁国的元旦是按照大周历计算的,而节气则按照大夏历计算,大周历比大夏历提前了两个月,所以就出现了这种奇特的现象。元旦和冬至重合,是个值得庆贺的好日子,自然要搞点活动。

这一天,鲁僖公在太庙听取大臣议论朝政,登上高台,观察云相,命负责天象观测的官员推测今年是否风调雨顺。当然,这些都是仪式性的,就像我们给领导提出批评意见。《周礼》有规定,每年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都要记载云物,观测天象,推测吉凶,预测变幻无常的自然灾害。

晋献公向各国通报世子申生自杀的消息。申生在诸侯中的名望很高,他的死自然引发了一番热议。鲁僖公问季友如何看待这件事,季友说:“事物总是不圆满的,而申生太完美了,所以有此劫难。齐国称霸之后,下一个霸主本来一定是晋国,经历了这件事,晋国称霸的时间怕是要往后推了,也不知道会便宜了谁。”

刚过完年,杞国国君杞成公的夫人伯姬就带着儿子来朝见鲁僖公。伯姬是鲁庄公的女儿,鲁僖公的姐姐。伯姬是十四年前嫁到杞国去的,那时候杞成公还是世子。三年前,杞德公去世,杞成公即位。杞成公是亲鲁派,但国内还有亲齐派和其他一些政治派别,甚至有人提出君位继承实行兄终弟及制,杞成公的压力很大,只好让伯姬带着未成年的世子到鲁国来寻求帮助。不过,从结果看,杞成公去世后,即位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杞桓公,鲁国的努力终于白费了,杞国最终还是倒向了齐国。但这些都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至少现在,杞国还是站在鲁国这边的。

牟国是位于鲁国和齐国之间的一个小国,著名的长勺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本来,牟国是鲁国的属国,随着齐桓公称霸,牟国逐渐向齐国靠拢,这让鲁国很不安。

公孙兹是叔牙的儿子,三桓家族中叔孙氏家族的家主。当然,现在三桓家族的地位还没有在鲁国得到确立。在鲁僖公和季友的建议下,公孙兹到牟国求亲,娶了牟国国君的女儿,暂时阻止了牟国倒向齐国。

九月,发生日食,鲁僖公问季友有何见解。季友说:“王室怕是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洛邑。

这一年是周惠王在位的第二十二年。周惠王虽然贪财,但也做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大事。例如:齐桓公称霸,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他承认了曲沃取代晋国的合法性,重新册封晋国;他还同意了楚国的请求,让楚国统领南方。周惠王做这些,可能是无心之举,也是无奈之举,但却奠定了整个春秋的大体发展格局。

周惠王贪财,也是没有办法,一大群人要靠他吃饭,周朝的盘子就剩下那么一点点,财政每况愈下,他能有什么办法。

周惠王没办法也要想办法,他遇到了和他爷爷周桓王相同的问题,他们都想把振兴大周的重任鸡娃给下一代,但都对自己的继承人不满意:太子的资质太过于平庸。周桓王想让周公黑肩扶持王子克,取代周庄王,没有成功,周惠王吸取周桓王的教训,打算直接换太子。

周惠王有两个嫡子,太子郑和王子带。太子郑能力平平,而王子带各方面的能力都很突出,不仅人长得帅,文治武功也都是上上之选。周惠王经历过王子颓之乱,他不想让周朝再经历这样的劫难,他要把事情在他还活着的时候统统搞定,他的决定也得到了不少朝臣的支持。

太子郑不想失去即将到手的天子之位,但在洛邑,他找不到强有力的支持者,没办法,他只能把眼光投向了远在东方的齐国。

太子郑派人把自己的处境告诉了齐桓公。齐桓公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还有什么功劳比扶立天子更大呢?把新天子掌控在自己手里,齐国的霸业就更稳妥了。

齐桓公问管仲有什么好办法。管仲说:“太子如果能够得到诸侯们的支持,天子就不敢轻举妄动。”

于是,齐桓公发出盟主令,邀请鲁国、宋国、陈国、卫国、郑国、许国、曹国等八个国家,在首止会盟,重申周礼中嫡庶有别、长幼有序的基本原则,宣布支持太子郑,并邀请太子郑亲自到会,参加并见证这次会盟活动。首止在今河南雎(suī)县一带。

周惠王无法阻挠这次会盟,也不能限制太子郑赴会,于是,他派人去见郑文公,劝说他不要参加,以图破坏这次会盟。

大夫孔叔率领军队,护送郑文公,已经到了首止。郑文公见到周惠王的使者,很为难:“我若弃盟,齐侯睚眦必报,一定不会放过我。”

使者说:“天下大国,又不是只有齐国一个,晋国和楚国足以与齐国抗衡。天子于晋国和楚国有恩,齐国若是为难郑国,你可以向晋国和楚国寻求帮助。”

郑文公说:“我这样做,对郑国有什么好处呢?”

使者说:“齐侯自私自利,没少做损害郑国利益的事情。制地(虎牢)天下之险,齐侯强迫郑国把它交给申侯驻守。申侯亲近齐国,谁都知道,郑国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吗?天子说了,王子带若登基,郑伯会像武公和庄公那样,成为朝廷的卿士。”

于是,郑文公撂下孔叔和他率领的军队,悄悄离开首止,返回新郑,并派遣使者,奔赴晋国和楚国,打算成立拥护王子带的新联盟,以抗衡齐国的拥太子同盟。

晋国和楚国接到郑国的邀请,都很感兴趣。

晋国要对虢国和虞国动手,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姬姓诸侯国,尤其是虢国,跟王室有很深的羁绊,灭掉这样的国家,属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需要得到天子的默许。王室若是来质疑,晋国会面临很大的麻烦。但这种要求又不能明说,只能达成某种默契。晋国决定先把生米做成熟饭再说,就同意了郑国的请求。

齐桓公得知郑文公背盟,潜逃回国的消息,很是震怒,当即就要组织联军,攻打郑国。这次会盟是兵车之盟,参加会盟的诸侯都带来不少军队。

管仲听说齐桓公要暂停会盟,先去找郑国算账,赶紧跑来劝阻。管仲说:“我齐国向来以德服人,各国参加会盟都是自觉自愿的。我们这次会盟的目的是安定王室,支持太子。无故暂停会盟,对盟主来说,是最大的失礼。再说,太子已经到了,会盟必须如期进行,不然,盟主的威严何在?我看不如先完成会盟,然后再处理郑国的事情。”

齐桓公还不甘心:“那就先把郑国留下的军队消灭了再说。”

管仲道:“孔叔和这些军士都是无辜的,再说了,我们有必要担忧郑国的这点军队吗?不如把他们放回去,他们一定会感念您的美德。”

陈国的辕涛涂陪同陈宣公来参加会盟,他还在记恨申侯在召陵出卖自己。郑文公背盟,辕涛涂得到这个消息,知道齐国一定不会放过郑国,他马上就意识到自己复仇的机会来了。

于是,他跟陈宣公告假,专程前往虎牢,看望申侯。申侯陪同辕涛涂参观了虎牢,辕涛涂对申侯说:“人总是要死的,我们能给子孙留下点什么呢?有什么能比得上坚固的城池,华美的宫殿?只有这样,子孙们才不会忘记你,年年祭祀你。我正好要去首止,可以向盟主提出你的要求,我相信盟主一定会答应的。”

申侯在郑国是亲齐派,齐桓公也很看重他,为他争取到了驻守虎牢的机会。这回郑文公跟齐国闹翻,他不得不为自己多想想。

申侯觉得辕涛涂说的有理,就同意了。申侯赶往首止,参加会盟。

首止会盟如期举行。盟会上,诸侯们对天发誓,效忠太子。太子郑的位子算是暂时保住了。

会盟结束后,辕涛涂替申侯向齐桓公提出了扩建虎牢的请求,齐桓公当即同意。于是,辕涛涂返回虎牢,把齐桓公的命令带给申侯,并帮助他施工。

工程完工,辕涛涂告辞。但他并没有返回陈国,而是跑去见郑文公,说申侯唯齐桓公是从,而不听从郑文公的命令,扩建加固虎牢,是为了脱离郑国而独立,想谋反。

郑文公早就想对申侯动手,只是苦于没有把柄,辕涛涂的举报来得正是时候。不过,郑文公对辕涛涂的举报显得兴趣缺缺,只是很冷淡地说了句“知道了”,就把辕涛涂给打发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