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骊姬要上位 楚国欲伐郑(1 / 2)

齐国。

春秋纪元57年,前666年。

春季,齐国攻打卫国,所有盟国都没有参加,原因多种多样。一方面,齐国没有邀请他们,另外一方面,他们也各有自己的想法。鲁国认为齐桓公刚得到侯伯的头衔就攻打别的国家,是滥用职权;宋国和卫国一直是铁杆盟友,自然更不会和齐国攻打卫国;郑国不被逼着,则根本不会鸟齐国那一套。卫国早就得到了齐国要打过来的消息,他们准备了很久,觉得可以跟齐国掰一下手腕。

战争的结果在意料之中,又出乎人们的意料。虽然大家都认为卫国打不过齐国,但也都觉得可以跟齐国过过招,打上几个回合,然后再体面地投降。然而结果是,齐军直接平推过去,卫军毫无还手之力,只好再次签订城下之盟。

齐国也没有赶尽杀绝,收下了卫国赠送的大量财物,以周天子的名义批评了卫国一番,在卫国表示虚心接受批评后,就带着战利品回去了。这大概就是霸主的仁义吧。

齐国这一战,打出了威风,各诸侯大国见识了齐军的战力,知道齐国不是一个只会玩嘴皮子的霸主,是真的有实力。

晋国。

在齐国建立宏图霸业的时候,晋国也没有闲着。晋献公在励精图治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幸福而又堕落的生活。他的夫人是贾国人。贾国被晋国灭了,所以,没有什么地位和势力,也没有给晋献公生下孩子。晋献公和他老爸的姬妾齐姜私通,生下了穆姬和世子申生。穆姬后来嫁给了秦穆公。

晋国经常跟戎狄交战,打赢了就抢土地抢女人抢财物。晋献公攻打翟(dí)国狐族,抢了族长的女儿大狐姬和小狐姬,结果被族长狐突赖上了,带领全家老小都跟到了晋国。大狐姬生了重耳,小狐姬生了夷吾。晋献公后来又攻打骊戎,抢到了骊姬和少姬,骊姬生奚齐,少姬生卓子。

晋献公十分宠爱骊姬。齐姜死后,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遭到群臣反对。晋献公说:“让天意决断吧”。

晋献公让巫师用龟甲占卜,结果是大凶。晋献公不死心,让巫师再用蓍(shī)草占卜,结果是吉利。晋献公说:“就按照蓍草占卜的结果办吧。”

巫师解释说:“蓍短龟长,两者占卜的结果不一样时,都是以龟甲占卜的结果为准,大王要三思啊!”

晋献公说:“既然蓍草占卜的结果没有用,为什么还要保留这种占卜方法呢?你们不是说占卜是为了趋利避凶吗?我难道遵从的不是天意?”

巫师说:“过分专宠会引发祸乱,殃及自己最爱的人;臭草和香草放在一起,过了十年还会有臭味,有些事情是改变不了的,您不能这么做啊。”

晋献公不听,最终还是立骊姬做了夫人。

骊姬是个很有主见的女人,她还年轻,他担心晋献公死后,自己会无依无靠。这是有根据的:晋国无公族。他的孩子也是公族,最后会被如何处理掉?想到几年前刚发生的公族大屠杀,骊姬吓得要死。她担心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要抗争。他想让自己的孩子登上晋国国君的宝座,只有这样她才能安全。

晋献公也有这个意思,但他们都没有明确提出来。骊姬是个聪明人,她很清楚晋国的局势:太子申生常年领兵,在军队中的声望很高,又得到朝中大臣们的支持,地位牢固,很难搬得动。另外,重耳和夷吾的势力也很大,都是自己所不能比的。但骊姬也有自己的优势。

骊姬的优势是什么呢?当然是晋献公啊!献公对骊姬言听计从,又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况且势力也是培养出来的!于是,骊姬一边给献公吹枕头风,一边培植自己的势力,双管齐下。

晋献公有两个宠臣,一个叫梁五,一个叫东关五,喜欢给晋献公打小报告,在朝中很不受待见,人们就把他们合称做“二五”。还有一个姓施的演员,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人们就称他做优施。优施样貌英俊,聪明机灵,深得献公喜爱,经常出入宫中,慢慢的和骊姬混上了,献公还犹自不知。优施就成了骊姬的入幕之宾和心腹幕僚,很多主意都是优施给出的。

优施聪明过人,很有抱负。他得到骊姬的宠信,觉得施展才华的机会来了,自然不遗余力。

优施给骊姬分析局势:“国君有才能、有实力的成年儿子有三个:申生、重耳、夷吾。要想使奚齐被立为太子,就得先把他们赶出国都,然后我们才好行事。”骊姬就让优施依计而行。

第一步:壮大自己的阵营。他们需要一个大佬级的人物坐镇。骊姬向晋献公提出请荀息做奚齐的老师。荀息是晋国的相国,被誉为晋国最聪明的人。这是一个合理要求,晋献公答应了。就这样,荀息稀里糊涂上了骊姬的战车。

第二步,分化申生、重耳和夷吾。梁五向晋献公进言:“曲沃是晋国的龙兴之地,现在还没人驻守,这可是不行的啊;蒲地经常受到少数民族的骚扰,也应该派人镇守;还有屈地,不仅是边疆,还是晋国良马的产地,更少不了人呀。”

献公一听有理,就问派谁合适。东关五赶紧说:“曲沃的重要性仅次于国都,自然要派太子去。蒲地和屈地是边疆重地,让重耳和夷吾去最合适不过。年轻人要经过历练才好委以重任啊!”献公听了频频点头。于是,三人就这样离开了国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