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楚国和随国的较量(1 / 2)

鲁国。

淳于公前来投奔鲁国。

淳于公是淳于国的国君,爵位是公爵,诸侯封爵中最高的一级。很显然,淳于国的国力与其封爵完全不匹配。

淳于国又叫州国,姜姓,神农氏后裔的封国,位于今山东安丘一带。周朝册封他们侍奉神农氏的祭祀,所以给的爵位很高,以表示对上古圣人的尊敬。

杞国的情况与州国类似,他们侍奉夏朝的祭祀,一开始的爵位也是公爵,但后来被降为伯爵。杞国最初被封在河南杞县一带,被宋国欺负,实在待不下去了,就举国东迁,投奔鲁国。在鲁国的支持下,杞国攻打州国,抢占了他们的地盘。

州国打不过杞国,淳于公就带领族人,逃亡曹国寻求帮助。曹国是周文王的儿子曹叔振铎的封国,虽然也是一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但要比鲁国弱上不少。

曹国知道事情的真相是怎么回事,不想得罪鲁国,就让他们去鲁国。解铃还须系铃人嘛。

州国的故地已经被杞国占据,鲁国也不好叫他们再让出来,就让淳于公和他的族人们在鲁国定居下来。

刚安顿好淳于公,纪国国君就来访问。

去年,齐国和郑国联合,要谋取纪国,阴谋没有得逞。今年,齐国整军备战,准备再次对纪国动手。纪侯担心打不过齐国,特来向鲁国求援。

鲁桓公道:“鲁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要守望相助,不得兵戎相见。齐鲁两国又刚刚结为姻亲之国,实在不好援助你们。”

纪侯道:“我只是想请鲁侯能劝说齐国,不要对纪国兴兵动武,我愿多出财货。”

鲁桓公道:“齐国富甲天下,看重的是利益,不是财物,金钱恐难打动他们。齐国亦有争霸天下之心,而要争霸天下,需要得到王室的支持。天子的王后刚刚去世,我听说你的女儿甚是貌美贤淑,纪国如果能与天子结亲,齐国一定有所顾忌,纪国也就安全了。”

纪侯闻言,恍然大悟,立刻派人带了大量钱财到洛邑,上下活动打点。

楚国。

春秋一号大反叛终于正式登场了。

楚国一出场,就决定攻打随国。

随国,又名曾国,位于今湖北随州一带,周朝开国大将军南宫适(kuò)的封国,侯爵。随国是周朝镇守南方的重要诸侯国,汉东防线的重要核心之一。著名的曾侯乙墓其实就是隋国国君的墓葬。

汉东防线是周朝为了防御楚国而建立的一条战略防御带,这里分封了很多诸侯,他们分布在汉水以东的广阔地域,被统称为汉阳诸姬,他们的防御主力就是东八师的南方军团,已经被周幽王霍霍掉了。丧失主力部队,汉东防线就出现了漏洞。

楚国为什么要攻打随国呢?

原来,楚国国君熊通想称王。

楚国一开始的封爵是子爵,爵位比较低。楚国现在阔了,就觉得这个爵位太寒酸,想要提升一下。至于等级更高的伯爵、侯爵、公爵,熊通都没看上,他想要当王。

楚国国君有自己的谥号体系。熊通的爷爷熊仪被称作若敖,他的父亲熊坎被称作霄敖,他的哥哥熊眴(xuàn)被称作蚡(fén)冒。熊通杀害自己的哥哥篡位,他不喜欢楚国的国君谥号,要与中原诸侯看齐。

熊通想自己称王,和令尹斗伯比说了自己的想法。

斗伯比是霄敖熊坎的幼子,熊通的弟弟,在熊通弑兄篡位的过程中,立下大功,被封为令尹。他以爷爷若敖熊仪的谥号为氏号,建立若敖氏家族。若敖氏家族是楚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家族。

斗伯比说:“凡事都要讲个名正言顺。您若要称王,最好能得到周天子的册封。毕竟,周天子还是天下共主。”

熊通说:“天子能同意吗?”

斗伯比说:“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您要禀明天子,让天子知道这件事情。如今天下大乱,没有个主持大局的人怎么能行。天子的命令出不了王城,诸侯们相互攻伐,弱小的国家被覆灭,楚国身为大国,要勇敢地站出来,主持正义。”

熊通说:“如何奏明天子呢?”

斗伯比说:“就说南方诸侯不朝天子久已,楚国愿统帅南方,尊周礼,朝天子,辅助天子恢复大周昔日的荣光,请天子赐封楚国国君为王。天子若是英明,一定知道远交近攻的道理,支持我们给中原诸侯施加压力;天子若是看不透这天下大势,我们也没什么损失。”

熊通说:“我这就写奏疏。”

斗伯比说:“这个请求不能由我们提出来,要让其他诸侯主动提出请求,以表明我们得到了诸侯们的支持。”

熊通说:“让谁牵这个头好呢?”

斗伯比说:“随国是汉东诸侯的领袖,最合适不过。”

于是,楚国大军进入到随国,驻扎在随城附近的瑕地,派大夫薳(wěi)章出使隋国,说明楚国这次出兵的意图。

随侯有些拿不定主意。同意吧,显得有些窝囊,天子十有八九不会同意,到时候肯定会落个出力不讨好的结果;不同意吧,楚国大军已经到了家门口。随侯无奈,只得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少师董成说:“楚国乃蛮夷之邦,有什么资格封王,直接拒绝他们。我们联合汉东诸侯,还怕了他们不成。”

大夫季梁说:“楚国此次前来,一定做了很充足的准备。自从南方军团覆灭,我们的军力大不如前,还是要小心为妙,不如先看看情况再说。”季梁氏随国的学术大家,在历史上很有名。

随侯派少师董成前往楚军大营,与楚国谈判,探查详情。

斗伯比听说少师董成来谈判,就对熊通说:“少师虽然身居高位,但却是各眼高手低的人。我们可以把精锐部队都藏起来,让羸(léi)弱之兵接受检阅,一定会助长他们的傲气,让他们对我们丧失戒心。”

熊率且比道:“隋国有季梁这样的聪明人,我们的计策恐怕不会奏效。”熊率且比是楚国的大夫,姓熊率,名且比。

斗伯比道:“我知道季梁不会上当,但少师一定会,这是为将来打算。少师一定会因此与季粱产生仇怨。隋国看到楚国的军队如此不堪,必会骄傲自大起来,看不起其它同盟小国,这些小国也会因此而背弃隋国。我们下次再来的时候,事情就好办多了。”

少师看到楚军疲惫不堪,军容不整的样子,回去后果然建议随侯攻打楚军,但被季粱劝阻了。

少师道:“机会就在眼前,我们为什么要退缩畏惧,接受他们的不合理要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