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繻葛之战(1 / 2)

陈国。

陈桓公去世。陈桓公,名鲍,“桓”是他死后的谥号。大凡得到“桓”这个谥号的,多是非正常死亡。

陈国是舜帝后裔的封国,妫(guī)姓,侯爵。周朝建立的时候,追封前三代王朝的后裔,延续他们的祭祀,就册封虞、夏、商之后于陈、杞、宋。陈国就是这么来的。陈国也是一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司马迁编写春秋十二诸侯年表,其中就有陈国。

陈国的动乱,早就有征兆。九年前,五父到郑国结盟,郑国大夫良佐到陈国结盟,都发现了这个端倪。

陈桓公的弟弟公子佗把持大权,不臣之心昭然若揭。陈桓公的另外一个弟弟五父虽然多方周旋,但收效甚微,这让他忧心忡忡。陈桓公活着的时候,公子佗还不敢轻举妄动,但这一年,陈桓公患了重病,眼看着快不行了。

公子佗要陈桓公传位给他,被拒绝。陈桓公还把世子免托付给了五父。

公子佗见通过正常途径获得君位的企图破灭,就发动政变,杀了世子免和五父,威逼陈桓公,陈桓公誓死不从,被活活饿死。公子佗即位,被称为陈废公,听名字就知道,他不会有好结果。

陈废公篡位,陈桓公的儿子们害怕被清算,四处奔逃,他的次子公子跃的母亲是蔡国人,就逃亡蔡国。

郑国。

郑庄公现在风头正劲,俨然一副凌驾于天子之上的诸侯霸主派头,这让周桓王很是不爽,想要对他下手。郑庄公对此却全无察觉。

齐国想攻打纪国,找郑国商议。

纪国和齐国不仅是世仇,纪国更是挡在了齐国扩张的道路上,让齐国不能东扩,去攻打东夷国家。齐国如鲠在喉,想扩张,就必须要先灭掉纪国。纪国得到鲁国的支持,并不惧怕齐国。齐僖公把文姜嫁给鲁桓公,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鲁国能在纪国的问题上保持中立。

问题是,鲁国能保持中立吗?

郑庄公说:“要有一个妥善的计划。”

齐僖公道:“我支持你会盟诸侯,成为诸侯们的话事人。”

郑庄公道:“纪国也是一个大国,想会盟诸侯,就得先找纪侯商议一下。”

齐僖公道:“我正有此意,不如即刻动身。”

郑庄公派使者到纪国,说是要会盟诸侯,将要和齐侯一起去纪国商议相关事宜,会盟的地点就安排的纪国,让他们好生准备一下。

纪侯得到这个任务,很是高兴,派使者前往鲁国,想请鲁国参谋一下,如何搞这个活动。鲁国是礼仪之邦,搞这种活动很是在行。

鲁桓公听纪国使者这样说,心里“咯噔”一下:如此重要的事情,为何不与我商议?齐、鲁、郑的三国同盟难道是摆设?事出反常必有妖!

鲁桓公对纪国使者说:“这事情恐怕不那么简单,你们要小心被算计,齐国惦记纪国不是一天两天了。”

纪侯得到鲁国的提醒,恍然大悟,我说这等好事为何会无缘无故落在纪国头上,原来如此。于是,纪侯调兵遣将,加强了都城的防御,并把会见地点放在了城外,按照会盟的要求,把场地搞得有模有样。

郑庄公和齐僖公率领军队,来到纪国,见纪国防守得滴水不漏,无机可乘,只得随便敷衍一下,败兴而归。

周桓王也得到了郑国和齐国要在纪国会盟诸侯的消息,就派大夫仍叔访问鲁国,探查事情原委。

鲁桓公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仍叔。仍叔说:“郑伯的野心越来越大了。”

鲁桓公道:“郑伯还不敢得罪鲁国,只是一些暗地里的小动作罢了,不值一提。”

仍叔道:“天子有意罢免郑伯,让周公担任左卿士一职,不知鲁侯意下如何?”

鲁桓公道:“鲁国不参与王室的事情。但天子若是一定要这样做,怕是免不了有一场大麻烦。”

仍叔道:“如果有鲁国的支持,事情一定会顺利很多。”

鲁桓公说:“鲁国与郑国立有盟约,鲁国不能毁弃。鲁国虽不能支持天子,但也不会支持郑伯,同时也会保证齐国不参与此事。天子若要如此,须得到一些大国的支持。”

仍叔道:“天子已经得到虢国、卫国、陈国和蔡国的支持。”

鲁桓公道:“这已经是齐、鲁、郑三国之外最强的诸侯了,若是同仇敌忾,自是无虞;若是各怀私心,就不好说了。郑国的强大,不在齐、鲁之下,你们还是要多加小心为妙。”

返回